华北院重力储能公司副总工史沁鹏:重力储能商业模式

首页    首页重力储能左侧带图    华北院重力储能公司副总工史沁鹏:重力储能商业模式

10月17-19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储能分会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INES2023)在深圳圆满召开。来自中国电力顾问工程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重力储能公司副总工程师史沁鹏,在长时储能主题论坛发表了“长时储能技术与商业模式—以重力储能为例”的主题演讲,以下为现场速记整理:

 

史沁鹏:各位嘉宾同仁下午好,我接下来讲的和刚才大家讲的有点差异,一方面从体系上来讲是液流,我是更新型的储能形式。另一方面大家从设备角度讲,我这边更多从系统角度来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主要从四个方面。

一、从发电背景方面,大家知道储能的发电背景是双碳战略目标确定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风光发电的特性特点导致它没办法完成整个电能的容量平衡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说,风光本身从能源的安全角度来看不能独立成为一种能源,它必须和储能的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的特性相结合来满足电能的电量转移和功率支撑的需求。这里主要强调一点,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发挥的作用不止是平衡波动的功率特性,更多时候要起到体现电量价值,这也是长时储能的一个价值所在。

 

目前从长时储能的定义来讲,从设备角度和系统角度来讲是有不同需求,定义不明确,一般认为单循环时长要超过4小时,像右边图上所说的,它能实现跨日、跨周,甚至跨月,当然跨季的是不是还算储能,这有争议,但是循环间隔尺度比日内条件更长。这个需求的逻辑一方面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现有化石能源作为基本负荷和调整电源的局面不可持续,从右边的表上看到,现有的火电增加碳捕捉之后,价格超过6毛,考虑到碳封存要到8毛以上。如果一个火电项目从初投资的时候就认为它是调节电站,它的总体综合成本水平和风光再加储能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

 

左下角这个图是国网风光组做的实验,新能源和储能的占比大概要到3比2的时候才能实现电能比较稳定平滑输出,所以随着新波动性电网绿网比例扩大,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之后,实际上储能需要实现调节时长从日内到日间、周、月的需求。所以通过提升这种多种支撑,储能要和风光共同承担基本负荷,这种情况下长时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二个需求逻辑是从左边和右边的图上看到,在连续多日低触地的波动中,储能需要长时的调节需求。另外是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环境下需要长时储能发挥作用。

 

第三个需求是下面这张条是我们做的内蒙的两个项目和储能配制不同功率和不同时长情况下,新能源消纳的分析。从这个分析上看到,在当前新能源大基地和外增通道的结构中,新能源占比利用水平和降低电网投资水平方面更有优势。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分析,新能源电量占比超20+长时储能成为刚需,2030年达到临界,不同阶段储能电池的定位和作用分析长时储能在3-4亿千瓦的规模内要占到一半以上,如果从电量和投资角度看占比更大,更关键是在这10年以内达到抽蓄的长时储能能力。

 

二、技术路线及商业模式。这是大型储能电站现有的运营模式,有新能源配建共享储能租赁、两部制电价、辅助服务收益、现货市场交易,容量补偿电价等,容量补偿是在部分省份或者地区作为一个补充。因为储能的商业模式来自多元化价值,另外一方面也要给它提供确定的收益来源,我们国家的新型储能电力政策很好了,为什么不能发展?就是在调度的价格和频次方面给予它一个确定性,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好的省份,像广东、湖南、山东、宁夏,也是因为自身发展的情况倒逼部分解决了确定性的问题。从大的逻辑上来分析,整个电力行业所有的拟收益来源都来自电力用户的终端电价,在电力发展、工程公司、设备商的层面进行转移。在这个之外根据产业政策的变化,有一些产业补贴,比如之前的新能源补贴,保证现在储能免收税费电价和政府资金。但是现在好一点的趋势是国家征收碳税方面,我们国家的绿政和国外的机制,从这些方面看,政策的出台在电力用户、发电企业的相关收益和费用之间做一个调整,就像之前新能源通过技术进步投资发生了比较大幅度下降,但是这部分的下降空间不会给新能源提高它的收益,而是一方面降低绿网电价达到评价,另一方面需要它配储,可能还需要配储方面实现平价,所以这需要一个动态调整。

 

储能行业总体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的还是经济发展能承受更高的电价,在这个基础上,电网安全运行稳定水平,新能源传统发电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将本空间,包括储能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都是储能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具体到长时储能,长时储能具有初投资大,寿命长,受益方不具体特点,要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解决确定性问题。大家都承认储能是风光项目,它的系统成本、非技术成本和开发成本,它的非技术成本当中的并网成本是可以找到获利方,相同的服务市场可以解决并网问题。但是开发成本没有实际受益方,这方面的储能与风光项目解耦获得独立市场地位,让风光项目进行市场化竞价,这其中的降本空间作为储能基本收益来源,同时叠加绿证、碳税等绿色收益来解决储能投资成本来源问题。

 

另外一方面现在储能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是沾了电动汽车发展的红利,我们觉得它不用扶持就可以发展,我们参考火电不同历史时期和市场供求的时候,它的电价和抽蓄两部制电价的机制是存在可能性,在阶段性采取经营型电价和两部制电价形式解决储能投资最关键的确定性问题,在行业发展初期,给这种行业的不同技术路线提供一个战略性的支持,同时通过这种不同技术示范和政策的刺激来实现不同技术路线的优胜劣汰。

 

从不同形式来相比的话,各优缺点,抽水的劣势主要是它选址和建设周期的问题,压缩空气是效率和选址和投资的时间。氢电耦合是产业技术链是技术不成熟地投资比较高,电化学储能是在规模化安全性和长时技术性差一些。现在看来当前还没有安全性、经济性、建设条件的满足新型电力储能的技术。这是去年的重力储能研讨会上一些院士专家对重力储能的探讨。从政策方面来说,今年的蓝皮书首次将重力储能列为大力推动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的储能技术,河南、山东、江苏、新疆都对重力储能进行鼓励政策。它的技术原理和转化率和抽蓄是类似的。

 

它的行业发展路线,我们来看千瓦级和兆瓦级不是一个项目,恨不得是两个行业,这种情况下,实际上目前我们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不存在具有明确示范效果的示范项目,目前走的比较快的是如东的300兆瓦时示范项目,另外是我们在张家口300兆瓦时的项目。他们项目是基于竖井、基于山体,基于构筑物和其他形式。从它的技术性能上来比较,跟抽蓄比,最关键的效率这方面,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再详细说,最主要的一点是重力储能可以通过精确的控制来实现更少的动能损失,从而获得比这个抽蓄更高的效率。这从理论上是这样,从目前实际工程的测算上应该跟这个结论也差不多,因为在前面势能到机械能、机械能到电能,目前重力储能采用的设备效率指标和技术路线形式都可以达到跟抽蓄是类比的水平。

 

因为不同储能类型和技术路线的投资水平、时长、效率等指标差异化较大,因此当前对各种储能经济性对比,从综合来看,重力储能在安全性、经济性、建设可行性、环境及系统友好型方面,多维度相比较都是综合性能会比较好一些,比如跟抽蓄比,它的优势是选址没有约束,建设周期比较短,环境友好,经济性好一些,寿命、转化效率,长时储能的这种做跨日、周、月时候的能量损失基本上没有。

 

三、华北院创新方案。我们是中国能源的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我们是在国家电网、火电方面的工程建设。在储能方面总体优势是我们接触的储能类型最全,场景最全,全早最高的发电侧、电网侧项目基本都是我们做的,我们在供电方面也有比较多的积累。这是我们一些典型项目的情况,时间关系不再赘述。

 

重力储能的优势是我们投入了一些资源,建立团队,我们目前研究团队包括院士、侯选院士,开展研究在高科技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构建上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具包和运行管控系统,在工程应用和示范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像刚才说的,我们其实目前在竖井式、废弃矿井式,山地式,构筑物时等技术路线均实现了工程技术、产业链设备、项目选址的储备,可支持项目落地,山坡是它的投资比较低,效率比较低,选址受限制。竖井的优势是各方面比较均衡,构筑物的优势在于选址灵活,预期效率高,它的限制是可实现的落差有限,只能到600多米,这个投容量占地比较大,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影响比较大。

 

张家口项目全球首创性提出了单机容量最大,单模块容量最大,推出了300兆时,创新设备应用多,系统效率高,系统效率在78到80之间,经济性优,基本上经济性可以做到3毛出头,一般情况是4毛。整体投资单日千瓦时造价在1500,全国产资助可控供应链的竖井式模块化工程方案,它还是具有共网特性,这是和抽蓄最大的差异。它可以通过模块叠加实现整个G瓦之间的项目。

 

山坡的方案目前单机容量会小一点,单机容量只能做到5兆瓦级,可以实现多模块、集成化运行支撑G瓦级的工程。单位千瓦造价比较低,1000出头,最理想的情况下比75高一些,整体的经济性、用电成本在3-4毛之间,整体山坡的应用场景比较难找,总体上来说从15度到60度的坡都是可以建设的。这是我们工程项目在全国布局的方向,工程建设、效率、投资水平、工程布局都有投入。

 

在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重力储能是比较有前景的长时、大容量、长寿命储能方向,因地制宜建设有效填补低成本、快装机、大容量储能技术空白,尤其适合“沙戈荒”大基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提供支撑,是目前储能市场中非常有竞争力的技术方向。华北院在重力储能领域开展了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核项目开发储备,也希望与相关单位合作互补,通过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带动相关上下产业链的相关配套,实现企业和行业互促共融,进而助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4年1月4日 10:56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水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昇:水电“十四五”发展成就和“十五五”发展展望

    我国水力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水电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水电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双碳”战略引领下,重大水电基地开发和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雅下水电工程核准开工,水电建设规模持续提升,重大水电装备研发制造取得新突破,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水电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应用,水电新增投产、新增核准装机规模如期完成规划目标,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十五五”及中长期,水电发展思路将坚持增量发展与存量提升并重,功能定位将坚持电量供应与容量支撑并重,加快推进重大水电基地特别是战略性龙头水库电站建设,推动水风光一体化走深走实、创新发展。

    9 2025-10-21
  • Hexa Energy与阳光电源日本公司携手推进日本大规模储能项目 —— 以高可靠性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特高压储能系统2.0建设

    2025年10月17日,Hexa Energy(ヘキサ・エナジー)与阳光电源日本公司(SUNGROW JAPAN,简称 “阳光电源日本”)已正式签署系统级储能设备 PowerTitan2.0 的供应合同。

    14 2025-10-21
  • 志丹县200兆瓦/600兆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 将进一步增强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10月16日,志丹县200兆瓦/600兆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

    2 2025-10-21
  • “心脏”蓝图定了!全球总装机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即将全面实施

    近日,由中铁建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内蒙古乌兰察布105万千瓦/630万千瓦时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地下硐室工程顺利通过初步设计评审,标志着全球总装机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即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0 2025-10-21
  • 内蒙古拟对新型储能项目产权实行强制登记发证

    10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网站发布“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储能项目产权登记流转管理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根据意见稿,内蒙古拟对自治区范围内新建和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开展储能产权“一地、一码、一证”的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统一登记托管,并建立储能产权项目数据库,提升储能产权管理水平,形成统一运行管理秩序,实现新型储能产权操作过程透明化、项目情况可追溯、运行效能高效化的管理目标,助力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推动自治区新型储能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5 2025-10-21
  • 10亿元丨国企200MW飞轮、电化学混合储能项目获批

    赤峰宁城中兴渤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提交的赤峰市宁城县200MW飞轮、电化学混合独立储能电站项目能源类的项目备案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准予备案。

    5 2025-10-21
  • 百兆瓦级储能电站落地竹乡:天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赋能“双碳”未来

    在青山绿水间,天能孝丰智慧低碳综合能源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座规划100MW/200MWh的电网侧储能电站,如一座现代“能量方舟”,将在这片热土上守护万家灯火。天能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周建中等出席仪式,共同挥锹培土为项目奠基。

    8 2025-10-21
  • 朝闻天下 | 江苏如东重力储能项目调试冲刺,全球首个百兆瓦级“能源魔方”年底并网!

    江苏如东洋口镇,一座相当于35层楼高的巨型建筑正上演着独特的 “能源循环”:96 部智能 “电梯” 载着25吨重的复合砖块,在148米高空与地面间有序往返 —— 这并非普通的建筑作业,而是中国天楹投资建设的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全球首个百兆瓦级别重力储能示范工程,正以创新技术将风光能源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

    6 2025-10-21
  • 卓阳能源张素君:虚拟电厂赋能表后资产灵活性调节和价值提升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浙江卓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数字能源总监张素君,分享了《虚拟电厂赋能表后资产灵活性调节和价值提升》的演讲报告。

    9 2025-10-21
  • 赛达袁悦博:以深度AI模型为核心,驱动电池行业智能制造升级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四川赛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悦博,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产线高效生产的解决方案》的演讲报告。

    12 2025-10-21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