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亲水纳米片助力超级电容器性能飞跃
长安储能研究院是由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全额拨款、并与西安交大国家储能研究平台的多位教授科学家共建的新能源储能科研平台,聚焦储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市场洞察,推动产学研用从理论走向实至。
近日,谷建民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Rare Metal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uperhydrophilic nickel hydroxide ultrathin nanosheets enable high-performanc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一种超亲水氢氧化镍超薄纳米片,极大的提升了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作为新一代关键的能量存储设备,融合了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传统电容器的高功率输出特性,因此在保持较高功率输出的同时提升了能量密度。作为电极材料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因其卓越的理论比电容、灵活的改性以及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而受到关注,被证明能够提供显著的比电容性能。尽管如此,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存储机制仍局限于电极表面反应,而过渡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较低的表面自由能导致的天然疏水性成为了限制这些材料实现其理论电容的主要瓶颈,该问题是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基超级电容器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这次研究中,谷建民教授课题组通过使用柠檬酸辅助策略,成功将16纳米厚的氢氧化镍厚纳米片(HNHTNs)转化为只有6.8纳米厚的超亲水氢氧化镍超薄纳米片(SNHUNs)。这一改变不仅使水接触角达到了0°,表明了其超亲水性,还将材料的表面自由能从8.6 mN/m增加至惊人的65.8 mN/m。
这种表面性质的巨大转变直接导致了性能的显著提升——SNHUNs的比电容提升至HNHTNs的近两倍,即在2Ag-1的电流密度下,从1230 F/g-1飙升至2350 F/g-1,并且即使在高达20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仍然由833 F/g-1增加至1670 F/g-1。此外,在功率密度为160 W/kg-1时,通过SNHUNs和活性炭组装的非对称电容器能够实现高达52.44 Wh/kg-1的能量密度,并且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高比电容可以保持约90%的性能(在95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80%)。
高电化学性能的飞跃提升,得益于超亲水表面引入的液体亲和力,它降低了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电阻,并优化了电子传输路径。长安储能研究院认为这项柠檬酸诱导的创新方法,不仅展现了调节电极表面润湿性以提升性能的巨大潜力,也为研发新型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随着储能技术的持续跃进,长安储能研究院预测超级电容器预期还将经历技术革新,尤其是在快速充放电和高功率输出的领域中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长安储能研究院将继续扩充研发实力,紧跟储能技术最新动态,致力于推动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升级。
来源:长安储能研究院
-
交科院联合发布“车船服役电池健康AI大模型”成果
近日,交科院联合北京众创交通运输科技发展中心、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在京联合发布“车船服役电池健康AI大模型”成果
넶0 2025-04-30 -
-
松下宣布关闭储能业务
全球电子公司松下于周一宣布,计划关闭其太阳能及储能业务部门。该公司为户用市场生产太阳能组件、逆变器和电池已超过25年,曾是SolarCity/Tesla经销商的主要太阳能供应商。
넶1 2025-04-30 -
-
中钠储能控股子公司定边中钠新能源500MW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备案成功
近日,中钠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钠储能”)控股子公司-定边中钠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钠新能源”)迎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总投资9.7亿元的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制造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审核,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
넶1 2025-04-30 -
-
震撼交易!欧洲最大储能项目50%股权易主!
丹麦投资公司哥本哈根基础设施合作伙伴(CIP)代表旗下 “哥本哈根基础设施四号基金”(CI IV),与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另类投资部(Axa IM Alts)达成协议,出让其位于苏格兰的Coalburn 1电池储能项目(BESS)50%股权。
넶1 2025-04-30 -
磷酸铁锂技术+全钒液流,中广核麻栗坡100MW/200MWh构网型共享储能项目即将投运
近日,中广核麻栗坡构网型共享储能项目即将在麻栗坡投运,该项目为云南省第一批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也是云南省第一个由发电企业投资采用构网型技术的试点项目。
넶1 2025-04-30 -
12亿元!中铁十六局、中铁十一局中标3个新能源项目
넶1 2025-04-30 -
巨型“充电宝”助力风光电消纳——寰泰储能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全生产链项目见闻
时下,瓜州县北大桥高载能产业园内,由寰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300兆瓦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生产项目火力全开。
넶1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