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构建综合储能系统,推进低碳中国进程
2024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抽水蓄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成为储能终端的潜力大。今年他将针对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性储能系统,推进低碳中国进程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今年是刘汉元连续27年参加全国两会。回顾过往,刘汉元一直在围绕完善政策机制、提高低碳能源自给率、保障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积极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鼓与呼”。
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发展
刘汉元表示,结合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各自特点,二者优势互补,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性储能系统,有望为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形成有力支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推进低碳中国进程。
基于此,刘汉元拟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驱动力度,补齐历史“欠账”,跟上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尤其是距离负荷中心近、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离河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甚至适度超前于电网的改造升级。同时,继续开展抽水蓄能站点勘测工作,强化优势资源储备力度。
二是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储能业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储能面临的问题。鼓励并推动部分局域网、微网、自备电网率先实现发储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三是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车网互动技术研发,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与电网协调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引导车主参与智能化有序充放电,推动电动汽车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电网储能服务。
抽水蓄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刘汉元指出,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成熟、度电成本最低的储能技术,能量转换效率在75%左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可降低到0.1元/kWh左右。近十多年来,我国抽水蓄能发展速度不及预期。根据相关机构预测,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按最保守估算,到2025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需达到130GW,2030年达到250GW。
刘汉元认为,过往制约我国抽水蓄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电价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回报机制;建设周期长,生态环境及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审批困难等。
在他看来,我国抽水蓄能站点资源并不稀缺,2020年12月启动的新一轮站点普查共筛选出资源站点1500余个,总装机规模达1600GW,且分布较广。同时,随着两部制电价落地,阻碍抽水蓄能发展的核心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产业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我国常规水电站改造资源也很丰富,总装机规模达到422GW,是已建成抽水蓄能电站规模的8倍多。通过对梯级水电及不同规模的常规水电进行改造,可形成混合抽水蓄能电站,不仅改造周期短、投资小,还能提高现有电网利用率,是未来抽水蓄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刘汉元称。
动力电池成为储能终端的潜力大
与抽水蓄能相比,锂电池储能具有系统效率高、响应速度快、选址灵活性大、建设难度低、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刘汉元表示,随着电池价格不断降低,以锂电池为主的新型储能获得快速发展,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性。
他判断,锂电池储能的系统建设成本已降到1000元/kWh以内,且电池价格还在持续降低,未来不久系统成本大概率会降低到500元/kWh左右,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8000至1万次,按年充放电次数500次计算,锂电储能的度电成本可以降到0.1元/kWh左右。
“随着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车载动力电池也具备了成为储能终端的巨大潜力。”刘汉元认为,如能有效利用电动汽车大量闲置时间和冗余充放电次数,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反向售电,用电低谷时存储过剩电量,不但能为电网稳定作出贡献,还能以市场化方式通过充放电价差获得相应收益,分摊购买整车或电池包的成本,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
刘汉元透露,根据测算,一辆价值30万元、电池容量100kWh的电车,按每天充放电两次套利计算,大约7到8年时间即可收回全部购车成本,“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亿辆以上,电动汽车占比超过90%。届时,仅依靠电动汽车即可满足我国电网2至4天的储能需要”。
“今天的配储只是偶尔调用甚至从来没有调用,未来的储能应当成为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发电端与用电端之间的平衡,成为市场机制下的一项重要产业。”刘汉元总结称。
来源:证券时报
-
-
-
晶科科技储能业务加速放量,10GWh+项目矩阵彰显实力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总量的约35.2%。风光发电的波动性使得储能成为不可或缺的调节手段。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亦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意味着储能在新一轮能源发展部署中占据重要地位。
넶1 2025-11-07 -
3年合计62.6万吨 嘉元科技斩获宁德时代订单
11月5日晚,嘉元科技公告称,公司与宁德时代在宁德市正式签订了《框架协议》,此次合作涉及铜箔、负极集流体材料等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供应。
넶2 2025-11-07 -
晶澳科技与楚能新能源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
日前,海辰储能宣布与以色列最大的EPC总承包商之一El-Mor Renewable Energy(以下简称El-Mor)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以色列部署总规模达1.5GWh的长时储能系统项目。这一合作标志着海辰储能在国际长时储能市场的重要突破,对加速长时储能规模化落地以及拓展中东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
넶1 2025-11-07 -
科陆电子:印尼储能生产基地计划2026年投产
넶0 2025-11-07 -
1.5GWh长时储能,海辰储能签约El-Mor
近日,海辰储能宣布与以色列最大EPC总承包商之一El-Mor Renewable Energy(以下简称El-Mor)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以色列部署总规模达1.5GWh的长时储能系统项目。这一合作标志着海辰储能在国际长时储能市场的重要突破,对加速长时储能规模化落地以及拓展中东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
넶0 2025-11-07 -
总投资19亿元!内蒙古500MW/2G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开工
11月4日,万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储能专项行动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电网侧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9亿元,厂址位于内蒙古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奈曼金沙500kV变电站东侧,规划用地面积约200亩,主要建设500MW/2000MWh的储能装置,本工程拟选用磷酸铁锂电池。设置100套5MW/20MWh磷酸铁锂储能单元,每个单元由1台5MWPCS一体机以及4台5MWh的磷酸铁锂电池舱组成,配套的电池控制柜、汇流柜、消防及暖通系统集成安装于一个预制电池集装箱中,由电池厂家成套提供。
넶0 2025-11-06 -
全国最大负荷侧组串式储能投运,远景打造高载能行业零碳转型标杆
2025年10月30日,河南济源钢铁集团80MW /240MWh负荷侧储能项目正式并网投运。作为中国钢铁行业规模最大的负荷侧组串式储能项目,该项目的成功投运标志着“新能源+高载能”的零碳转型模式已从蓝图步入大规模实践阶段,为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载能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넶8 2025-11-06 -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筛选出新型高性能电池材料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吉科猛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等国内外科研单位,预言了一类新型二维拓扑二硫化物单层材料(HfTiTe4、ZrTiTe4和HfZrTe4),这些材料在快充性能、循环稳定性、耐热稳定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为高性能电池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支撑。
넶4 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