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内卷!电芯价格降至“白菜价”大储向下,小储向上,工商业新型储能笑傲江湖!

首页    行业动态    极度内卷!电芯价格降至“白菜价”大储向下,小储向上,工商业新型储能笑傲江湖!

日前,有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动力、储能电芯价格一路震荡下滑,当前电芯价格已降至“白菜价”。统计数据显示,1月24日方形磷酸铁锂动力、储能电芯均价分别为0.38元/Wh、0.43元/Wh,最低报价分别为0.33元/Wh、0.38元/Wh。

不难发现,相较于去年年底,电芯价格进一步下滑。2023年11月数据显示,电芯价格最低位0.4元/Wh,现在已经突破了这道“底线”。在材料方面,截至2024年1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9.75万元/吨,相较于2022年的60万元/吨,已经很接近脚踝斩的程度了。

电芯进入白菜价时代

业内人士称,在新能源汽车、储能行业发展逐步成熟之后,不会像前些年那样爆发式增长,今年仍会保持理性平稳增长态势。鉴于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走弱、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因素,预计电芯价格还会下滑。

对于电芯来说,降价是整个产业链维度的。回顾2023年,上游锂盐价格降幅超80%,镍盐降幅超30%,正极材料价格下滑幅度在63%-73%,负极材料降价幅度在17%-32%,隔膜价格下降26%-37%,电解液价格降幅在58%-70%,电芯价格下调44%-55%。

目前,无论是动力电池电芯还是储能电池电芯都有很大的下滑。在储能电芯方面,有不少供应商在规模性抛售电芯库存。以瑞浦兰钧为例,将抛售40万片280AH库存电芯,价格0.25元/Wh。另外,海辰能源将抛售280AH和50AH电芯,平均价格0.33元/Wh。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储能电芯企业在赔本赚吆喝了。

电动汽车电芯同样如此,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正在向车企大力推广自己的廉价版的VDA规格磷酸铁锂电芯,标配2.2C倍率快充,走大单品路线,电芯价格不超过0.4元/Wh。搭载这些电芯的车辆将在今年年中密集上市。另外,蜂巢能源也宣布,在2024年要将制造成本降低40%,采购成本和技术成本降低20%。

然而,鑫椤锂电高级研究员龙志强表示,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当前的电芯价格还没有突破其成本线,但对于尾部企业而言,这个价格实际上已接近成本线。

电车也将进入白菜价时代?

进入2024年,我们发现花费20万元就能够买到搭载100度大电池、续航超800km的电动车,甚至已经有增程式汽车使用了50度电池。原因很简单,动力电池价格已经大幅下滑了。

电动汽车要不然降价,要不然就搭载更大的电池,已经没有其他路可选,因为目前这个领域的发展也将逐渐进入成熟期,意味着增速将逐渐回落。1月26日,LG新能源披露财报称,2023年实现营收33.7万亿韩元(约合1810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2.2万亿韩元(约合118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31.8%和78.2%。该公司指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将暂时放缓,市场增速在20%左右。根据咨询机构Canalys的数据,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为29%。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件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不断上升,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供应量也开始逐渐增加,成本也随之逐步下降。当时市场逐渐进入存量时代,降价内卷是唯一的出路。

2024年刚开始,车企已经开始了降价大战。包括比亚迪、理想、小鹏、零跑、奥迪、大众等20多个品牌都参与了这场价格战。另外,近日特斯拉再次挥起“价格屠刀”,理想、蔚来纷纷跟进“降价”。

当然,不断降价就会挑战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2023年6月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就谈到,业务的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其表示目前环境充满挑战,大众汽车集团仍致力于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不会为了实现短期的交付量增长而参与不健康的市场竞争。但是,现实情况是,不降价就会让出市场份额,车企会需要面临两难的抉择。

不得不说,电芯价格持续下探是有利于特斯拉战略执行的,该公司的策略就是通过降价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而且特斯拉也一直在探索成本下探的方式。随着搭载宁德时代低价电池的车辆进入市场,预计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将覆盖所有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虽然不能说白菜价,但是降价是必然的。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信号并不积极,无论是芯片、电芯还是整车,市场都出现了消极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降价内卷是不可避免的,大众虽然说不参与,但是也定然不会看着手里的市场份额大规模流失。

“储能用2年的时间走过了动力20年的发展历程。”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高工储能概括了储能的发展现状。

 

储能发展陷入“元年即红海,巅峰即过热”的怪圈,并且过热后导致的产品趋同、低价竞争、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都在倒逼企业转向其他的储能细分领域。

 

而2023年爆火的工商业储能与去年户储的“风光”势头相差无几,也因此有人提出工商业储能是大储、户储“接盘侠”的质疑:工商业储能是市场抄概念、企业拉投资的工具、工商业储能的真正需求还未打开、工商业储能产品同质化严重等。

 

“坚持做实事,才能活下来。”这名资深业内人士还告诉高工储能,当下储能行业的发展困局,与2017年的动力市场十分相似。而能够活下来的企业,都在坚持做实事、坚持技术研发、坚持产品创新。

 

这对工商业储能来说同样重要。拒绝浮躁、打破质疑,工商业储能要从真正惠及市场需求的底层逻辑出发,推出好产品。

 

据巅峰储能观察,工商业储能赛道已经吸引了大型储能、户储、电网企业等其他细分领域的玩家入局,且基于大储、小储厂商各自的技术积淀和市场经验,在工商业储能产品研发和设计语言上呈现了各自的优势。

 

大储下探工商业储能:核心逻辑是提高利润

 

目前,大型储能市场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现状,而工商业储能市场化程度更高、客户群体更广,大型储能厂商转型或同步研发工商业储能产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增加营收、提高利润。

 

产品上,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系统具有相似性,均由电池组件、BMS、PCS、EMS等核心环节组成,主要差别在于产品容量大小、以及应用规模的不同。

 

目前,大型储能产品的单体容量已升级到5MWh,大规模集采可面向百兆瓦级电站使用,而工商业储能产品目前普遍集中在215/372kWh,应用规模在千瓦级别。

 

且两者面向的能源需求和市场要求不同:大型储能面向表前市场,完成调峰调频、减少负荷等作用,工商业储能面向的是表后市场,主要帮助工商业业主减少用电支出,在盈余的情况下可进行峰谷套利。

 

而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融合,两者在部分技术、核心部件、应用方面等会存在交叉重叠、界限趋合的情况,更多储能系统可同时满足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的需求。

 

以两大产品的核心环节“电池”出发,一个观点是“大容量电池有望兼顾工商业储能与大型储能的需求”,尤其是目前受市场关注度较高的300Ah+储能电池,未来将有望替代280Ah电池,加速配套工商业储能产品。

 

这对于有自研电池优势的储能系统商来说,电池端的共线生产,将进一步赋能工商业储能、大型储能产品的降本增效。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天合储能作为一个有“芯”的系统集成商,通过314Ah天合芯,实现了大储产品由3.727MWh向5.015MWh的容量进阶。作为国内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天合在2023年还推出了工商业储能产品Potentia蓝海,并采用了A级优+超高转化效率电芯(RTE≥95%)。

 

而其他大型储能系统集成商也相继发布了工商业储能产品,包括:阳光电源PowerStack、海博思创HyperL2、中车株洲所372kWh工商业储能系统、科陆电子工商业储能一体机、双一力100kW/215kWh工商业一体机、比亚迪MC-1、南都电源Eged F工商业储能一体机、采日能源372kWh液冷户外柜、融和元储天禄系列、华为Luna2000等。

 

值得一提的是,大储集成商切入工商业储能的优势还在于,可直接套用大型储能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工商业储能与大型储能产品的核心部件基本一致,部分集成商还具备自供电池、3S或全栈自研的能力,在技术和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

 

户储上探工商业储能:海外市场降温的“救命稻草”?

 

相比去年户储元年的火爆程度,2023年户储市场“降温”明显。

 

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大量供应商涌入户储市场,叠加欧洲能源价格回落、安装工人缺乏等因素,导致户储的实际装机量并不大,企业的库存压力较大,户储电池及系统集成企业业绩在2023年普遍收到影响。

 

因此,部分国内户储品牌开始转型自救,或扩展延伸工商业储能业务,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对此,国内头部户储企业纷纷推出工商业储能产品,其中包括:德业MS-L400-2H1工商业储能系统、古瑞瓦特工商业储能一体柜ENSE 209KWH-2H1、首航PowerMagic、固德威工商储户外一体柜EAC系列等。

 

除产品外,工商业储能与户储同为用户侧储能,市场化程度较高,面向C端具有相似的商业逻辑,渠道建设能力是户储厂商切入工商业储能赛道的一大优势。

 

采日能源董事长李峰曾告诉高工储能,“工商业储能一定要追求市场渗透率,实现一定的区域市场的出货量以及对能源的规模管理。”

 

工商业储能单个项目规模相对较小,但同一地域趋同性相对较高,在项目数量与项目规模方面具有较高的可扩张性,因此具有广泛渠道布局能力及地域资源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拿国内户储品牌去年在海外市场铺设的渠道为例,固德威、协鑫、晶科、德业、锦浪、华为等大批国内户储品牌扎堆欧洲、美国等海外市场,搭建了较为广泛的渠道,与当地经销商、安装商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度。借助户储出海的相关经验,这些户储品牌日后继续出海工商业储能,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面向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场,户储厂商除了推出创新产品和搭建渠道外,还可同步打造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数字运维等能力以切入虚拟电厂市场,打开数字化储能业务。

2023年,储能行业经历了大热与骤冷的“过山车”。新年开局,各机构的行业榜单相继出炉,座次变化格外引人关注。

巅峰获悉,近日,上海有色网(SMM)公布了2023年储能电芯出货量排行榜。榜单显示,宁德时代(SZ:300750)、比亚迪(SZ:002594)、亿纬锂能(SZ:300014)位居前三甲,瑞浦兰钧(HK:00666)、海辰储能、国轩高科(SZ:002074)和远景动力紧随其后,鹏辉能源(SZ:300438)和中创新航(HK:03931)并列第八,来自韩国的电芯厂商三星SDI被挤到第十位。

与2022年相比,新榜单显示出较大变化,储能电芯市场格局已然“变阵”。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大储市场还是户储市场,宁德时代的出货量均排在前列。宁德时代的大储电芯出货量有目共睹,但其户储业务并未被计算在一些出货量榜单中。

叶明远透露,在储能业务不断扩大的同时,宁德时代也对旗下的产业进行了细分,将公司户储业务移交了子公司新能安执行。2023年,新能安的户储电芯出货量也达到了4-5G的水平,市场排名也在前列。

排名变化背后的逻辑

优胜劣汰是商业竞争的常态。那么,电芯排名变化背后,是哪些因素起了作用?

叶明远表示,首要因素肯定是产能规模,“产能的多少决定着出货量的多少”。

叶明远介绍,2022年,由于碳酸锂价格的高居不下叠加下游需求高涨,储能电芯供不应求,成为“抢手货”。而彼时,多数锂电池企业的产能不足。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凭借一体化产业优势,迅速争抢订单,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当年市占率达到38%左右。

但是到了2023年,在储能扩产潮的推动下,锂电池企业的产能得到迅速提升,不仅满足了储能电芯市场的需求,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

同时,高速扩张的市场也吸引了许多新玩家入局,进一步加剧了储能电芯市场的饱和以及产能过剩。

2023年,比亚迪和亿纬锂能的储能电芯出货量迅猛提升,均超过了20GWh,同时市占率也有很大提升,其中比亚迪的市占率由2022年的8%左右提升到了10%左右。

同样,对于海辰储能和远景动力两匹“黑马”来说,排名大幅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产能提高。2022年,这两家企业由于产能跟不上导致出货量不足,在榜单上也没能取得较好名次。

其中,海辰储能直到2022年底才建成了15GWh的产能,而当年的出货量就达到了5GWh,这已经基本达到生产的极限。到了2023年,由于产能的释放,海辰储能的订单生产基本得到保证,出货量提升,由此带来了排名变化。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鹏程在去年年底接受华夏能源网采访时,曾透露其战略目标,“海辰在2025年的目标是‘储能电池第一品牌’,我们希望2024年能够进入电芯细分领域的前二。”

另一黑马远景动力,早在2021年和宁德时代、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就处于同一梯队。但远景的储能业务扩张并不激进,业务早期主要是给风电场配储,直到2023年,公司才开始大力在海内外拓展。产能的提升,支撑了远景储能市场份额的扩大。

另外一个影响出货量及排名的因素是“客户的认可度”。

叶明远表示,“储能电芯是否能真正的给下游客户带来经济性以及盈利性,这是关键。”

国内储能市场的盈利受制于电力交易政策,储能的独立收益是一个长期难题。这种情况下,下游客户更看重电芯价格,而今年榜单上的新秀企业,大多也是“价格战”的赢家。

在海外储能市场,客户更看重的是电芯性价比。“在同样的运行时间内,谁的电芯能给我带来更大的现金收益,我就认可谁的电芯。”叶明远表示。

据介绍,海外某咨询机构发布的榜单显示,在海外储能电芯市场,最受客户认可的前三中国企业是比亚迪、宁德时代和远景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初期比亚迪和远景动力的产能不足时,宁德时代在出货量上能获得获得碾压式第一;同时也是远景动力一旦提升了产能产量,市占率和排名能够迅速提升的重要因素。

极度内卷的储能行业,已进入生死淘汰的阶段,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展望2024年,储能电芯市场格局会如何变化?

“基本可以断定,未来全球储能电芯市场的格局会进一步趋向于‘一超多强’。宁德的这种碾压式领先依然存在。紧跟其后,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都或将进入‘多强’行列。”叶明远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近期几大厂商的市场动作,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等均与海外集成商签订了大量订单,这意味着,几家厂商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和客户粘性也在不断提升,未来或将与二线电芯厂商进一步拉开距离,头部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将进一步增强。

 

来源:上芃电气

2024年4月30日 15:22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超八成企业一季度盈利,政策利好也来了,储能行业又要“起飞”?

    事实上,储能企业在今年第一季度就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超八成企业盈利,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者超35%,在政策利好背景下,储能企业展现出了何种竞争格局,后劲又将如何?

    0 2024-05-20
  • 国网汉寿县供电公司 攻坚电网改造为度夏储能

    5月16日,国网汉寿县供电公司完成总投资856万元的10千伏枫护线全部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提升供电能力,为迎峰度夏打好基础。

    0 2024-05-20
  • 清陶能源牵手昆仑新材 推进固态电池材料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

    5月16日,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固态电池材料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固态电池材料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

    0 2024-05-20
  • 美国南方电力对固态电池企业Johnson Energy Storage(JES)进行初步投资

    近日,美国南方电力公司(Southern Company)通过子公司对固态电池企业Johnson Energy Storage(JES)进行了初步投资。

    1 2024-05-20
  • 全球Q1储能电芯排名,比亚迪跌出前三

    近日,InfoLink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数据,出货总规模达到38.82GWh,总体而言Q1储能市场偏向低迷,同比下降2.2%。总出货量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比亚迪、海辰储能、中创新航、Samsung SDI、国轩高科、鹏辉能源、远景动力。其中,宁德时代的地位稳固,亿纬和瑞浦都前进一名,比亚迪从去年第二的位置直接跌倒第四,海辰继续排在第五。

    3 2024-05-20
  • 法国Eiffage集团与Entech集团合资成立储能系统企业,抢占法国10亿欧元储能市场

    法国知名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公司Eiffage集团与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系统的Entech集团,近日宣布将共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这一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专注于连接高压电网的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以满足法国能源转型日益增长的需求,并支持法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0 2024-05-20
  • 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产品先进性专家咨询会在国电投中央研究院顺利召开

    5月16日,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产品先进性专家咨询会在中央研究院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莅临指导。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勇健,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李在吉,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和瑞储能公司董事长沈峰出席会议。

    1 2024-05-20
  • 五年制霸便携储能赛道市占率超35% 正浩Ecoflow靠啥?

    相关研报显示,2022 年,这家创立不过五年的年轻企业,已经在全球市场狂揽了 10 亿美元销售额。仅在 2023 年上半年,其营收便突破 30 亿元人民币,在便携储能这条赛道上取得了高达 35% 的市占率,超过其后第二名至第四名品牌的总和。据正浩 EcoFlow 官方透露,目前其产品已经覆盖全球超 100 个国家 / 地区市场,服务用户超 300 万。

    1 2024-05-20
  • 20亿元!年产4GWh!甘肃酒泉一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项目投产在即

    “云上酒泉”消息显示,近日,在酒泉南都电源有限公司年产4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电芯、PACK及系统集成项目A栋电芯生产车间,总价值超6亿元的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正负极浆料涂布、电芯高温烘烤处等生产线已进入带料调试阶段。其他生产线的工人正对设备进行调试。

    1 2024-05-20
  • 全站可存储10万度电能 建德首个“超级充电宝”成功并网

    近日,电网侧晶网储能站一期项目在建德市寿昌镇正式并网。该项目于2023年8月被浙江省能源局增补列入“新型储能项目重点推进清单”,也是2024年以来全省首个完成并网的网侧储能项目。

    1 2024-05-20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