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船舶成锂电行业新蓝海

首页    首页头条要闻    电动船舶成锂电行业新蓝海

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仅占汽车总量的7.18%,显示出市场饱和度仍然较低。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折旧速度也是要高于燃油车的。可以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远未达到“过剩”的程度。

 

即使假设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即将面临瓶颈,相关锂电池制造商也不必过于担忧,因为包括电动船舶在内的新兴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电动船舶的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动船舶的概念。电动船舶是指利用电能,部分或全部替代传统燃料以产生动力的船舶。近年来,得益于锂离子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及性能的不断优化,这类船舶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安全性和长寿命,已获得中国船级社的型式认证,为电动船舶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动船舶与传统船舶在技术架构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整套推进系统的电动化。其产业链涵盖了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中游船舶制造以及下游应用场景等多个环节。其中,上游的电池制造、电机、电控,以及下游的充换电服务等,成为电动船舶产业链的主要特征。随着动力系统的变革,电动船舶的关键组成部件如动力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DC/DC变流器、配电板、变频器、推进电机和推进器等均实现了电动化升级,推动了船舶充换电配套设施的建设。

 

与其他新能源动力船舶相比,电动船舶具有零排放、低噪音和运营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加之政策的支持,使得其近年来在我国内河流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统计,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917艘电动船舶投入运营,另有167艘处于交付/待建状态,显示出电动船舶市场的蓬勃生机。

 

目前,全球90%的国际货物依赖海运,然而,全球船舶电动化率仅为千分之一,而船舶的污染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则非常显著。这表明,电动化将是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

 

为推动电动船舶的高效环保发展,“换电+储能”模式备受业界推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减轻船舶运营者的经济负担,还能显著提升电动船舶的推广效率。同时,高性能电池是电动船舶发展的关键。过去十多年,锂电池成本已下降约90%,在电池技术创新及设计迭代过程中,未来船用箱式电池仍有降本空间。

 

根据克拉克森等权威机构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球活跃商船队中使用替代燃料作为动力的船舶比例约为6%,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23%。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特别是在电池能量密度、动力系统优化及智能化技术应用效率的提升后,电动船舶的整体性能与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政策有力护航

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与补贴措施,为电动船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具体来看,电动船舶的加速建设始于2019年。在这一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首次提出“强化新能源船舶自主设计建造能力”的目标。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纯电动船舶”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

 

2023年12月,交通运输部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布了《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为电动船舶制造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该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内河船舶电气化进程”。随之,江苏、上海、福建、湖北、浙江等地也相继出台了支持电动船舶产业的政策,包括试点建设、产业规划和财政补助等,为电动船舶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场分析机构指出,长江、珠江、闽江和京杭运河等内河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运输需求,已成为电动船舶运营的重要区域,值得重点关注。此外,针对电动船舶初始投资成本较高的问题,金融机构可以探索“船电分离”的金融解决方案,通过降低航运企业的初期投入成本,加速电动船舶的推广应用。

 

尽管作为一种新兴船舶类型,电动船舶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新能源电动船舶行业的繁荣前景值得期待。全球“绿色航海时代”的到来也指日可待。

来源丨产研社

2024年12月20日 16:06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湖北 “136号文”:存量0.4161元/kWh,增量执行期限12年!

    8月28日,湖北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省内所有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集中式新能源原则上报量报价参与市场交易,符合条件的分布式新能源可单体或聚合后同步参与中长期和现货市场。未报量报价参与市场的新能源,接受现货市场同类项目的月度分时点实时加权平均价格,2025年12月31日前,分布式新能源接受现货市场同类项目月度全时点实时加权平均价格。

    2 2025-08-28
  • 全球首条千吨级钾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稳定量产

    2025年8月27日,全球首条千吨级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在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稳定量产。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国芯新材料在钾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填补了行业规模化生产的空白,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该项目的成功量产标志着国芯新材料钾离子电池产业链迈出重要一步,新能源电池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起势。

    0 2025-08-28
  • 科技力、创新力迸发 “创客北京2025”海博思创•储能+AI解决方案专项赛收官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到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工业智能化发展要求,“AI +”产业生态加速重构。储能与AI的融合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0 2025-08-28
  • 575MWh!全球单体规模最大两小时工商业储能系统电站签约

    近日,新巨能与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正式完成了575MWh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合作签约。该项目不仅是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两小时储能系统电站,更是首个大规模采用“储能电池+DC/DC 模块”作为核心生产设备不间断电源(UPS)替代方案的工商业储能项目。

    1 2025-08-28
  • 青海研发新型储能技术入选“国字号”重大技术装备行列

    8月26日,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牵头研发的“35千伏高压直挂式构网型储能系统”项目成果成功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行列,标志着青海省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创新研发新型储能技术方面迈上新台阶。

    4 2025-08-27
  • 中国重机中标柬埔寨国家电力公司100MW/200MWh构网型储能项目

    近日,中国重机柬埔寨分公司正式收到柬埔寨国家电力公司(以下简称“EDC”)发来的中标通知书,成功中标其位于茶胶省变电站的构网型储能项目,标志公司在新能源储能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3 2025-08-27
  • 皖能于田县200兆瓦/800兆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顺利开工

    8月21日,新疆于田县阿日希乡项目现场彩旗飘扬,皖能于田县200兆瓦/800兆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开工仪式隆重启幕!这是皖能集团在西北储能板块的又一重要落子。

    5 2025-08-27
  • 液流储能科技与中铁建工二公司战略签约 共筑新型能源体系

    8月25日,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储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协同推进能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9 2025-08-27
  • 国内首个50兆瓦级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示范工程落地顺德

    近日,由顺德院负责的广东省新型储能创新中心顺德实证基地项目,正式获得广东电网公司接入系统批复。这标志着国内首个50兆瓦级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示范工程取得关键性进展,即将接入顺德电网运行。该项目是继成功承接并推进北控广通(佛山)高明208MW/416MWh独立储能项目后,顺德院在电网侧储能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5 2025-08-27
  • 楚能新能源与贝特瑞签署负极材料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8月26日,楚能新能源与贝特瑞在楚能全球总部签署负极材料战略合作协议。楚能新能源副总裁朱小平,贝特瑞常务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友元代表双方签约。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总裁黄锋、供应链采购中心总经理张欢,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销售总经理林锦盛、销售总监邹艳红等双方高层领导出席活动并见证签约。

    4 2025-08-27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