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危机,已经开始在储能行业蔓延了
对于2024这一年,很多人的感受跟我一样,那就是很难。就业难,创业难,生活难,生存难。
时代的尘埃落下来,不管你是普通人,还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是一座大山。
这几天,一封讣告信在各行各业里掀起了轩然大波,让很多人都唏嘘不已:
我国无人机领域专家、原国防科技大学无人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张代兵不幸离世,年仅47岁。
张代兵是谁?
或许,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不是很了解,但在无人机行业,他被号称为“无人机第一人”。
但他为什么在人生巅峰的时候,中年殒命?官方讣告中的表述是“不幸离世”,没有提及具体原因。

但网传知情人士透露了他死亡的原因:他是因为无法承受债务的压力而跳楼自杀的!让人倍感唏嘘。
而眼下,一个词汇:现金流,越来越高频在储能行业之间被提起。
01、现金流危机
2019年,新周刊发布中国年度汉字是“南”。不过新周刊画的那个“南”字里,“南”字里没有那个“¥”。
没有“¥”,真是南上加南。对于被时代浪潮推上风口的企业家群体来说,2024也注定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以往可能是部分人不容易,2024年可能是大部分企业不容易。
诸如恒大、小黄车等知名企业的危机,源于现金流的断裂。在初创企业的世界里,有一个生死攸关的因素,那就是现金流。
所有环境导致的剧烈变化,都会很直观的改变现金流转模式。
现金是空气,利润是面包。
毫不夸张地说,现金流就是初创企业的生命线,一旦断裂,企业就可能陷入绝境。
据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约有 29% 的初创企业倒闭是因为现金流问题,这足以凸显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
桑顿新能源,在储能电芯领域深耕多年,因重大债权长期未收回、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在建工程停工等问题,其持续经营能力受到质疑。

桑顿新能源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65.74亿元,总负债37.93亿元,全年营业收入仅为2.62亿元,净亏损5.25亿元。
资产盘查发现,其负债总额超1942万元,而剩余资产仅为82万元,存在巨大债务缺口。
这还算是一家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企业,一样面临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困境。
病来如山倒。企业危机一旦爆发,往往难以逆转,尤其是对于大型新能源企业。
不少企业,可能之前企业现金资产都还不错。但随着形势改变,这些企业的现金资产状况便由盛转衰,形势急转直下。
无独有偶,安福国锂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破产也揭示了锂电行业的严峻挑战。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金高达6000万元。

安福国锂新能源违约裁定
这跟上海交大国际并购研究中心主任俞铁成的研究不谋而合。
俞主任做了个归纳,他发现出事的企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最重要的多一点:
这些公司都喜欢激进扩张。
一个阶段成功后,创始人就进入自信心爆棚阶段,头脑发热加速扩张。
持续烧钱,现金流覆盖不了债务产生的利息,被迫玩起了“十个锅7个盖”的资金游戏,正常融资通道堵死,甚至就从民间集资。
直到第一笔违约,并迅速崩盘。
有时候,看一个人的吃相,就能看到一个人的结局。过去两年,很多玩不转的储能公司都是如此。
02、链条在蔓延
“我们的储能业务已经关闭了...”
王皓是我一个好久不联系的朋友,作为某上市公司集团从事一线工商业储能开发工作。
最近问了近况,没想到爆出公司已经退出储能的信息。
这两年的工商业储能爆火,让公司在23年就宣称在十亿级资金用于进军工商储开发。
很快,工商业储能集成设备价格的大幅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困境。
去年,项目总成本接近2元/Wh,而到2023年下半年,尽管价格已降至1.5元/Wh以上,但收购方却寥寥无几,现在价格已逼近1.1元/Wh,远低于之前的预期。
这意味着,如果在去年初投资一个1MWh的电站,至今将亏损近100万;即便在下半年投资,亏损也接近50万。

工商储项目
更为严峻的是,已建成的项目面临着无人收购的困境。由于设备种类繁多,运营运维管理混乱,许多项目的供应商已倒闭,后续运营风险显著增加。
原本计划通过贷款或融资租赁投资并加价转卖给“五大六小”等最终收购方的中小型工商业储能投资人,也因这些大企业的暂缓收购通知而陷入困境。
消防新规落地,更是加剧了工商储行业洗牌。
据了解,单个储能电站整改后,新增成本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这对于投资方来说是一个支出增加项,毫无疑问将会延长项目回本周期。
王皓透露,他们投的储能项目中,大部分处于不赚钱甚至亏本状态,已经在退出后找能接盘的资方了。
投资人月风在微博上写这么一段话,今年感触很多,但是最深刻的是把自己当人,把别人当人,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我的一个朋友小王在储能柜首次出现故障并寻求维修时,却发现已经联系不上客服,直至该储能企业宣布倒闭之后,小徐不得不认清一个残酷的现实,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台“储能柜”变成了“烂尾储能”。

各种因素影响的储能
与小王同样处境的工商业储能业主不在少数,众多自投业主的储能柜已变成了“黑盒子”。
曾毓群曾警告:“如果有人告诉你储能很简单,那么你要知道,10年后他会为此付出代价。也许只要5年,他们就不得不支付巨额维护费用。” 这句话也成为了现实。
之前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凡是倒闭的公司,70%都在墙上挂过“厚德载物”;如果再出现“天道酬勤”,倒闭几率增加15%;如果以上两种和“上善若水”、“宁静致远”同时出现,基本没救.......
在那个“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盛行的年代,恐惧感、危机感、敬畏心,曾经是濒临灭绝的物种。
储能从开始到现在,亦是如此。
如今,已有多家中大厂放弃了国内的工商储市场,黯然收场的小厂更是不计其数。
“第一波浙江的工商业业主已经有不少踩坑了,很多小集成商如今都没影了,但储能是要用十年的产品,如今左右为难。”
当热度和风波随着时间归于平静,留下的只是众多在风中凌乱的工商业业主。
03、敬畏行业
不得不承认,储能前几年势头实在太好了。
行业上升期的时候,都是在江里划船,用眼睛就能判断方位,摸着石头也能过河。左边一个村、右边一个庙、前面一棵树,就知道到哪里了。
顺着潮水的方向,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突然起来了。
但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储能,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现在其核心价值在于平衡电网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然而,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一场需要精心策划和执行的运营游戏。
尤其是深度参与开发和运营的企业,需要在项目筛选、投资回报、风险控制等多个环节上做出精准决策,以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带来预期的回报。
同时,储能项目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也要求企业在资本运营上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

图:2023年国内储能电站利用情况
数据来源:《2023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信息统计数据》,中电联
对现在的储能行业来说,船已驶入大海,没有罗盘、没有卫星定位系统。
大江大河里的成功,已不太可能复制了。储能开始高增长让很多人难免不迷失,觉得一切都刚刚开始,总有什么在前方等着你。
然后被一个接着一个浪潮打翻。大部分人其实没什么区别:
成功不知道怎么成功的,失败也不知道怎么失败的。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一年内已有超过3500家储能企业处于异常状态,其中多为资金不足导致退局。
对于那些已经入手“烂尾储能”的业主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硬件维修、后期运营、安全消防、电力辅助服务等各个环节的问题,硬件问题还能找到维修工人解决,后期运营等则需要更专业的意见指导。
现在的储能需要有超越常规产业的资本智慧,要求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上拥有深厚的积累,更在商业模式、市场布局以及资本运营上展现出高度的智慧和灵活性。

储能运营后台
彼得·德鲁克曾引用过一个对企业家的定义:
企业家的本质,就是把资源从低收益项目的生产,转到高收益项目生产中去的人。
那么,对于已经下场进入这场非传统产业资本游戏的储能企业而言,则非常考验智慧与勇气。
在储能的世界里,正向现金流或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破浪前行的稳定基石。
04、尾声
德国作家霍夫曼写过一篇小说。年轻人彼得因为贫困,和魔鬼做了交易,用自己的影子,换来一只可以生金币的聚宝盆。
但因为没影子,大家把他当怪物。他不敢在阳光下生活,终日躲避在阴暗角落。他后来觉醒:
无论情况有多遭,都不可以和魔鬼作交易。
储能而言,无序扩张是魔鬼,同质挤压是魔鬼...
哈佛商业评论收集了三次经济衰退期间,4700家上市公司的命运,发现有17%的公司情况特别糟糕,甚至破产;但也有9%的公司不仅复苏,而且蓬勃发展。
希望,这次储能的危机将是一个契机,让优秀者脱颖,让冒牌者清退。
来源丨新能源产业家
-
全国最大负荷侧组串式储能投运,远景打造高载能行业零碳转型标杆
2025年10月30日,河南济源钢铁集团80MW /240MWh负荷侧储能项目正式并网投运。作为中国钢铁行业规模最大的负荷侧组串式储能项目,该项目的成功投运标志着“新能源+高载能”的零碳转型模式已从蓝图步入大规模实践阶段,为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载能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넶0 2025-11-06 -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筛选出新型高性能电池材料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吉科猛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等国内外科研单位,预言了一类新型二维拓扑二硫化物单层材料(HfTiTe4、ZrTiTe4和HfZrTe4),这些材料在快充性能、循环稳定性、耐热稳定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为高性能电池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支撑。
넶1 2025-11-06 -
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硫基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易池新能新型储能项目落地江阴
11月5日,江苏省首个QDLP(即合格境内合伙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并最终完成返投境内)项目易池新能落地签约仪式在澄举行,为江阴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更高端注入强劲动能。
넶0 2025-11-06 -
我国首个四类技术(锂、钠、液流及飞轮)融合的新型储能科技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现货市场下多形式先进复合储能智能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证示范”科技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集成锂、钠、液流及飞轮四类储能技术的复合储能系统在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的协同控制与规模化应用。
넶1 2025-11-06 -
蒙东首例高压级联构网型储能项目落地
通辽市创源金属源网荷储一体化储能项目于今年5月顺利投运。作为蒙东地区首例采用高压级联构网型的储能项目,投产运营半年来,不仅实现技术创新的突破,还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通辽样本”。
넶0 2025-11-06 -
每天20万度电!国轩高科唐山基地用户侧储能电站成功并网
11月3日,国轩高科唐山基地自建的202MWh用户侧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运。该电站将保障尖峰时段工厂生产用电需求,有效增强生产运营的用电保障能力,高效吸纳电网侧间歇性绿电,为用户侧长时储能电站与高端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案例标杆。
넶0 2025-11-05 -
2.2GWh!亿纬锂能与EVO Power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速拓展澳大利亚市场
10月29-30日,在澳大利亚国际能源展上,亿纬锂能与澳大利亚能源企业EVO Power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五年将供应2.2GWh储能大电池Mr.Big和Mr.Giant系统产品,共同支持澳大利亚表前储能系统的大规模部署。这一合作标志着亿纬锂能储能大电池商业化应用,在全球储能市场拓展中再获重要突破。
넶7 2025-11-05 -
中车株洲所助力全球最大容量高压直挂式一次调频储能电站成功投运
近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整套系统解决方案的山西应县300MW/3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顺利通过涉网试验及一次调频试运行,正式投入商运。作为全球最大容量的高倍率 35kV 高压直挂式独立储能电站,该电站以毫秒级响应速度、超优调频性能(K值)刷新了行业技术标杆,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储能参与电网调节提供了 “山西样板”,开启储能商业化运营新空间。
넶5 2025-11-05 -
天合光能与太平洋绿色能源集团签订5GWh储能项目合作备忘录
11月4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天合储能近日与Pacific Green Energy Group Pty Ltd (简称“Pacific Green”,太平洋绿色能源集团) 签订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双方计划在2026年至2028年期间,合作交付总规模高达5GWh的电池储能系统。该项目建成后,每小时可存储和调度最高50亿瓦时电能。
넶11 2025-11-05 -
园区储能新标杆!上海松江谱尼用户侧储能项目顺利并网!
11月4日,由临港弘博投资建设的上海松江谱尼用户侧储能项目成功并网。项目采用EMC合作模式,即公司承担全部项目投资、系统集成与长期运维,从而为用电企业真正实现“省心省力、降本增效”的用能升级。
넶7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