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池“狂飙”,锂电储能改写万亿航运规则?

首页    首页头条要闻    船舶电池“狂飙”,锂电储能改写万亿航运规则?

近日,澳大利亚Incat Tasmania公司宣布,全球最大电动渡轮将于2025年5月2日完整亮相。该艘编号096的电动渡轮长130米,能搭载2100余名乘客与225辆汽车,未来将服役于阿根廷与乌拉圭航线,服务渡轮运营商Buquebus。

该船最初规划以液化天然气(LNG)为动力,后改为全电驱动,电池组重250吨,储能达40兆瓦,是现有电动船储能的四倍,相当于487辆特斯拉电动车电池容量之和。强大电力推动渡轮最高航速达46公里/小时,不过受限于承载重量,单次充电最大航程约185公里。

 

中国电池巨头入局,航运业电动化革命悄然开启

 

在全球货轮仍普遍燃烧380号重油、烟囱黑烟滚滚之际,中国电池行业巨头已悄然在船舶电动化领域布局,一场无声却足以颠覆百年航运业的变革正汹涌来袭。从内河货船到远洋巨轮,锂电池凭借“快充+跨界+新材料”三大优势,为万亿级船舶电动化市场开辟出一片崭新的蓝海。

 

快充技术引领航运新时代

随着电动船舶渗透率突破关键节点,行业面临的痛点也愈发明显。港口充电排队时间长达48小时,货轮每延误一天,损失就超过10万美元;而在欧洲,内河航线换电网络覆盖率不足15%,严重制约了电动船舶的发展。不过,快充技术正为这些难题提供破局之法。

 

中创新航手握“2C快充杀手锏”,其163Ah电芯能够在30分钟内充至80%,完美适配万吨级货轮;星云股份的超级充电桩同样表现亮眼,单桩输出功率达1.2MW,是特斯拉V4超充功率的3倍。据上海港试点数据显示,快充电池系统可将港口船舶周转效率提升70%,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降低23%,让航运业正式步入“充电5分钟,航行2小时”的高效时代。

 

跨界融合,储能巨头进军航运赛道

在船舶电池领域,一批“外来者”强势闯入。瑞浦兰钧直接将储能领域的320Ah电芯应用于集装箱船,鹏辉能源则对重卡换电方案进行改造后用于船舶,其模块化设计节省了15%的舱容。

 

这些储能巨头跨界背后有着清晰的商业逻辑。一方面,采用“一鱼三吃”策略,同一款大容量电芯可同时应用于储能、重卡、船舶三大赛道;另一方面,在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预警下,船舶领域成为消化产能的关键出口。

 

固态电池抢滩,是噱头还是未来?

如今,半固态电池厂商纷纷将目光投向船舶领域。广东卫蓝建设6GWh产线,专注生产船用大电芯,能量密度突破280Wh/kg;东驰能源的固态电池混动船舶已在珠江完成试航,充电频次降低了50%。

 

然而,固态电池在船舶领域的应用也引发争议。有人质疑这是“杀鸡用牛刀”,认为船舶对安全性要求低于航空,固态电池性价比不高。但反方指出,远洋船舶需抵御12级风浪和盐雾腐蚀,固态电池在密封性上的优势极为突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引领绿色船舶技术革命

当下,全球船舶电动化进程正在加速。2025年,全球船舶电动化率预期将从2023年不足5%提升至20%,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船企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包揽了全球70%的绿色船舶订单。久森新能源的全固态电池容量达到618Ah,刷新了船舶电池纪录。

 

在产业链层面,中国正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主导起草《纯电池动力船舶换电标准》国际草案;同时,宁德时代的船用快充专利族已覆盖23个国家,在专利方面形成有力的技术封锁。

 

回顾历史,1854年蒸汽船取代帆船用了30年;如今到2024年,电动船有望在短短10年内颠覆燃油船。这场航运业电动化变革中,那些能将储能技术、船舶工程与海运经济完美融合的企业,必将成为最终的赢家,引领行业驶向绿色、高效的未来。

来源丨船艇资讯等

2025年4月11日 14:06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