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亿投建全球最大兆瓦超充站:中原宏达的闭环布局与回本博弈

首页    光储充    1.5 亿投建全球最大兆瓦超充站:中原宏达的闭环布局与回本博弈

当一座投资 1.5 亿元的兆瓦超充站在四川北川落地,行业的目光不仅聚焦于 “全球最大” 的头衔,更围绕着两个核心疑问:这笔巨额投入何时能收回成本?敢于押注的投资方,究竟凭借什么底气布局?

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

这座超充站的特殊之处,远不止于规模 —— 它并非孤立的能源补给点,而是投资方中原宏达 “矿 - 厂 - 车 - 站” 全闭环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从北川独特的区位优势,到企业自建的电动重卡车队,每一个环节都在为 “快速回本” 铺路。在电动重卡补能需求爆发的当下,这个案例不仅是一次商业尝试,更折射出行业从 “单一建站” 向 “产业链协同” 转型的新逻辑。

 

一、区位选对:北川的 “不可替代性” 筑牢运营根基

超充站的盈利潜力,首先取决于 “有没有车来充”。而北川的区位条件,恰好为其提供了天然的流量保障。

 

作为四川省砂石骨料五大保供基地之一,且是距离成都最近的核心供应基地,北川的矿山资源极为丰富 —— 境内已探明 20 多个矿,未来计划整合为十几个规模化矿山。矿山运输催生了庞大的重卡需求:每天进出北川矿山的车次约 1 万辆,涉及 4000 辆重卡,这些车辆构成了超充站最稳定的潜在客户群体。

 

更关键的是,北川的环保要求让 “电动重卡替代燃油重卡” 成为必然。传统燃油重卡不仅污染严重,夜间 9 点后还因噪音问题被禁止通行,直接影响运输效率;而电动重卡噪音低、零排放,完全不受限行限制,既能满足环保标准,又能实现 24 小时运输。这种 “政策倒逼 + 效率提升” 的双重驱动,让北川的电动重卡渗透率快速提升,也为超充站带来了持续增长的补能需求。

 

此外,超充站紧邻 347 国道的选址,进一步降低了司机的充电成本。从国道直接拐入即可补能,无需绕路,这种 “顺路充电” 的便捷性,让不少往来于周边城市的社会电动重卡也愿意在此停留,为后续拓展社会客流埋下伏笔。

 

二、投资方揭秘:中原宏达的 “全闭环” 底气

能拿出 1.5 亿元投建超充站,中原宏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充电运营商,而是扎根北川、覆盖全产业链的 “玩家”—— 其 “矿 - 厂 - 车 - 站” 的自营闭环,才是敢于巨额投资的核心底气。

 

这条闭环链条环环相扣:

上游有矿:中原宏达本身是北川当地的石料矿矿主,掌握着砂石骨料的源头资源,无需依赖外部供应商;

中游有厂:在矿山下方,企业投建了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砂石骨料厂,将开采的矿石加工成成品,形成 “开采 - 加工” 的一体化环节;

下游有车:为打通运输环节,中原宏达自建电动重卡车队,目前徐工已交付 200 辆,后续将增至 500 辆,长远需求预计达 1000 辆;

补能有站:这座兆瓦超充站,正是为匹配自有车队的充电需求而建,同时向社会车辆开放,形成 “运输 - 补能” 的无缝衔接。

 

这种全链条布局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超充站有了 “保底客流”—— 即便没有社会车辆,500 辆自营重卡的日常补能也能保障基础收益,避免了 “建完站没车充” 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对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效率有绝对掌控力,比如可通过调整车队的运输节奏,引导车辆在电价低谷时段充电,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对中原宏达而言,超充站不是 “孤立的投资项目”,而是支撑整个产业链高效运转的 “基础设施”。

 

三、回本测算:3 年还是 4 年?客流是核心变量

1.5 亿元的投资何时能回本,关键取决于 “每天有多少车来充电”。通过两种场景的测算,能清晰看到客流对回本周期的影响。

 

1. 基础场景:仅靠自有 500 辆车队,4 年左右回本

假设 500 辆电动重卡全部投入运营,每辆车每天充电 2 次,每次充电 300 度(满足重卡日均 200-300 公里的续航需求),那么单辆车日均充电量为 600 度,500 辆车一天的总充电量可达 30 万度。

 

若按行业常见的 0.3 元 / 度服务费计算,超充站每天的服务费收入约 9 万元(简化测算按 10 万元计),每月收入 300 万元,一年可实现 3600 万元收入。在不考虑其他额外成本(如设备折旧、人工维护等,企业可通过自营闭环分摊部分成本)的情况下,仅依靠自有车队,约 4 年可收回 1.5 亿元投资。

 

2. 乐观场景:叠加社会车辆,3 年即可回本

实际上,超充站的客流潜力远不止自有车队。在其隔壁,国家电网运营着一座配备 60 把充电枪的电动重卡充电站,每到晚上便处于爆满状态,这足以证明北川社会电动重卡的充电需求旺盛。

 

若这座兆瓦超充站能通过 “高功率补能 + 配套服务” 吸引更多社会车辆,将日充电量提升至 50 万度,那么每天的服务费收入将增至 15 万元,每月收入 450 万元,一年收入可突破 5000 万元。此时,回本周期将大幅缩短至 3 年左右。

 

为了吸引社会车辆,这座超充站还配套了司机休息区、餐饮补给点等设施 —— 对长途运输的重卡司机而言,充电的同时能解决吃饭、休息问题,体验感远超普通充电站。这种 “补能 + 服务” 的组合,正是提升社会车辆粘性的关键。

 

四、未来:不止一座,闭环模式的规模化复制

对中原宏达而言,这座全球最大兆瓦超充站只是 “第一步”。据企业透露,后续将在北川及周边地区建设更多类似规模的电动重卡超充站,进一步完善补能网络。

 

这种扩张逻辑依然基于其全闭环布局:随着矿山开采规模扩大、骨料厂产能提升,自有电动重卡的数量将同步增长,对补能的需求也会持续增加;而新增的超充站,既能满足自有车队的需求,又能覆盖周边更多社会车辆,形成 “建一座、活一座” 的良性循环。

 

从行业视角来看,中原宏达的模式为电动重卡超充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 —— 巨额投资的背后,需要的是产业链整合能力而非单纯的资本实力。当超充站不再是 “孤立的生意”,而是与上游资源、中游加工、下游运输深度绑定的环节时,投资风险会大幅降低,回本周期也能得到更精准的控制。

 

结语:闭环者胜,电动重卡补能进入 “产业链竞争” 时代

1.5 亿元的超充站投资,看似是一次 “豪赌”,实则是中原宏达基于全产业链布局的理性选择。在电动重卡补能领域,单纯比拼 “谁建的站更多” 已不再是核心竞争力,谁能掌控 “车、货、能” 的闭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这座超充站的回本周期,或许最终会落在 3-4 年之间,但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产业链协同,让超充站从 “成本中心” 转变为 “利润中心 + 效率支撑”。未来,随着更多企业探索类似的闭环布局,电动重卡补能行业将告别 “野蛮生长”,进入 “精耕细作” 的新阶段 —— 而那些能整合资源、掌控闭环的玩家,终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来源丨上凡电气

 

2025年9月11日 13:06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国家电网:电力现货市场助力破解今夏保供密码

    今年入夏后,全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经营区用电负荷六创历史新高,最大负荷达12.35亿千瓦,较去年11.80亿千瓦的极值增长5500万千瓦。

    0 2025-09-11
  • 巨型“充电宝”来了!中粮东海50MW/100MWh储能项目正式开工

    9月11日,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举行50MW/100MWh储能项目开工仪式。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晓伟,中粮东海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万平,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董事总经理袁媛,上海美克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魏琼等出席仪式。

    0 2025-09-11
  • 电规总院新型电力系统实时控制仿真中心建成投运!

    为深入贯彻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总体目标,中能智新公司(电规总院双碳技术研发中心)立足电规总院技术创新发展需要,牵头完成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型电力系统实时控制仿真中心(以下简称仿真中心)建设并投入运行。仿真中心作为国家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重点研发实验室的分子实验室,是国家能源局“赛马争先”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成投运是总院“创新+”发展战略、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揭榜挂帅”重大科技专项等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0 2025-09-11
  • 中创新航首发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闪耀美国RE+展

    9月9日至11日,北美最大可再生能源展会RE+ 25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中创新航携多款创新产品亮相,不仅展示了已量产的二代314Ah长寿命电芯及6MWh+液冷储能集装箱系统,更首次发布500Ah+与600Ah+两大系列大容量长寿命电芯,通过卷绕与大尺寸叠片两大技术路线并行,为多元储能场景提供领先解决方案,重新定义行业经济性与可靠性的标杆。

    0 2025-09-11
  • 日本日立集团宣布对美国破产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收购

    近日,日本日立集团旗下子公司宣布,已完成对美国破产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持有的Eks Energy(EKS)剩余20%股份的收购,至此日立能源成功竞购到电力转换系统(PCS)制造商Eks Energy的全部股权。

    0 2025-09-11
  • 国家电投应县混合储能电站:打造山西首个全钒液流+磷酸铁锂独立共享电站

    当正午阳光为光伏板注入澎湃能量,当旷野风电叶片转出清洁电力,如何将这些“转瞬即逝”的绿电留存利用?国家电投应县混合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以科技创新之力,打造了山西省首个全钒液流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混合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为区域能源安全注入一份“储能智慧”。

    2 2025-09-11
  • 重大技术突破!当升科技成功开发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作为当前备受行业追捧的新兴领域,固态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成为了锂电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硫化物固态电池,成为了近年来行业发展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但是,硫化物电解质依然面临着界面兼容性、规模化制造等问题,这也成为了制约硫化物固态锂电池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

    2 2025-09-11
  • 1.5 亿投建全球最大兆瓦超充站:中原宏达的闭环布局与回本博弈

    当一座投资 1.5 亿元的兆瓦超充站在四川北川落地,行业的目光不仅聚焦于 “全球最大” 的头衔,更围绕着两个核心疑问:这笔巨额投入何时能收回成本?敢于押注的投资方,究竟凭借什么底气布局?

    1 2025-09-11
  • 内蒙古乌海抽水蓄能电站有新进展

    2025年9月3日,内蒙古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1号下斜井扩挖完成,较计划工期提前了27天,为后续压力钢管安装创造了有利条件。

    2 2025-09-11
  • 2.7亿美元助力!Grenergy智利项目六期扩容,比亚迪3.5GWh储能系统再挑大梁

    近日,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开发商Grenergy成功完成2.7亿美元无追索权贷款融资,这笔资金将专项用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绿洲(Oasis de Atacama)混合能源项目第六期建设,不仅能够立即启动电池安装工作,还将覆盖去年与该项目相关的部分资产收购成本。

    2 2025-09-11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