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五年,电力市场将迎更大变革!

首页    电力市场    下一个五年,电力市场将迎更大变革!

展望“十五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为电力行业锁定任务目标,也意味着电力行业将进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攻坚期,未来将朝着更清洁、更坚韧、更智能的方向加速前行。

▲图为黄河上游羊曲水电站。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幕的历史交汇点,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脉络愈发清晰,勾勒出保障能源安全与赋能绿色发展的新图景。

 

“十四五”时期,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电力事业成功实现保供稳价与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五年来,我国能源保障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但的1/3;“西电东送”等能源“大动脉”,不仅将中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更保障东部经济大省的用能需求;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按下“加速键”,煤电、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市场活力加速释放;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已达97万家,是2020年的5倍……

 

展望“十五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为电力行业锁定任务目标,也意味着电力行业将进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攻坚期,未来将朝着更清洁、更坚韧、更智能的方向加速前行。

 

电力供应能力量质齐升

“十四五”以来,我国电力系统在能源转型与安全保供的双重目标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全社会用电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电源结构持续优化,火电、水电、核电协同发挥作用,非化石能源地位愈发凸显。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36.9亿千瓦,同比增长18%,其中火电装机14.9亿千瓦,同比增长5.5%,新增装机4987万千瓦;水电装机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新增装机684万千瓦;核电装机609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95%。

 

展望“十五五”,我国电力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表示,“十五五”时期,为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保障电力安全,“水火核”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式要进行深刻调整。“主要思路是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构建一个多能互补的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具体看,煤电机组要从主力基荷电源向支撑调节电源转变,对存量机组加强深调改造,多承担系统调峰、调频和备用等安全性职能,为新能源消纳让出发电空间,同时在极端天气下作为安全保障电源。水电机组要从单一的发电电源向系统调节与多能互补核心转变,利用启停迅速、运行灵活的特点,成为理想的调峰电源,平抑新能源波动。核电机组要从基荷电源向基荷与协同并重转变,在安全和经济性允许条件下,逐步探索核电参与电网调峰的技术与机制,提升系统灵活性。”王永利说。

市场成电力资源配置重要手段

市场化改革助推我国电力行业蓬勃发展。“十四五”以来,我国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时期的10.7万亿千瓦时增至23.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从2020年的40%提升到连续四年稳定在60%以上。“计划电”向“市场电”的转型进程加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跨越与突破性进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这样形容:“我们像搭积木一样,逐步有序建立起一个品类多元、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从空间上来看,有省内交易、也有省间交易;从时间上来看,有年度、月度交易,也有日内、实时交易;从交易品种来看,除了基本的电能量,还有调峰、调频、备用这些辅助服务品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实现跨电网经营区的常态化交易,真正让‘塞北的风点亮湾区的灯’。”

 

进入下一个五年,电力体制改革将面临诸多新课题,市场化变革也势必迎来更深、更系统的调整。

 

北京清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咨询总监陈雨果指出,当前基于各类电源边际成本竞价出清的电力市场理论体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体现电力商品多维度价值的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亟待加快建立;不同交易品种之间的统筹衔接,也需进一步强化。同时,为满足用户短时尖峰用电需求而配套建设的大量发电和电网资源,在低谷时段会出现容量冗余的情况,这影响了资源利用效率。“此外,需求侧市场尚未全面开放,用户电价未能体现成本差异,电力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也不够健全。 ”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夏清认为,“十五五”时期,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应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为重要前提,以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为主要目标,通过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可凭借价格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新能源入市交易机制、加快容量市场建设、构建输配电成本显性化分摊机制以及精准成本传导电价机制等方式,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例如,通过完善容量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充分体现各类电源的长期边际成本,做好容量市场成本向用户侧的传导分摊。统筹好容量充裕性与供电可靠性之间的关系,让用户感受到不同容量可靠性水平下的经济成本,使市场价格提前激励需求侧响应,提前实现容量供需均衡,避免电力项目‘计划生、市场养’的经营风险,实现经济高效保供。”

 

新型电力系统驱动能源转型

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化推进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步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源网荷储协同为核心,破解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带来的安全与效率难题,为能源低碳转型筑牢根基。

 

“‘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但其‘靠天吃饭’的特性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核心。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中,安全与经济成为关键难点。”王永利表示,“我国通过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电力系统,已初步实现低碳、安全、经济的有效协同。”

 

针对空间错配难题,我国依托特高压输电技术破局,提出适用于资源与需求空间不匹配现状的解决方案。在时间维度匹配上,依靠源网荷储灵活性调节技术实现突破。“我国从源网荷储各环节推进灵活性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到约9500万千瓦;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负荷率已达到20%,部分火储联合机组已突破至10%;负荷管理、虚拟电厂等负荷侧资源灵活互动模式也逐渐深化。”王永利说。

 

面向“十五五”,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确保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终端用得好。

 

“我国新能源开发量巨大,未来新增新能源规模将会面临更大的时间与空间的不匹配难点。”王永利建议,“从建设角度看,未来建设端还需进一步突破海上风电、整县光伏、氢能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推动光热电站向基荷电源转型;消纳端需进一步提升新型储能的技术成熟度与经济性,同时进一步攻关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电算协同等绿电就近消纳的典型示范工程,探索新能源与新兴负荷的就地消纳场景。”

 

“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已为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面对“十五五”更大规模的新能源接入挑战,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持续创新,仍将是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来源丨中国能源报

2025年10月27日 13:11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盟固利与蜂巢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10月23日,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盟固利”)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在无锡蜂巢能源全球研发创新中心就双方在锂电领域的合作意向达成一致,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放南与盟固利董事兼总经理朱武作为代表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与盟固利董事长钱建林共同见证了本次签约仪式。

    1 2025-10-27
  • 南网李勇琦: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迎来实质性突破 规模化应用成效显著

    近日,2025中国国际电池工业博览会(IBIE2025)在深圳召开,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上。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研究员李勇琦 ,分享了《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主题报告。

    1 2025-10-27
  • 奥克莱总裁邵双喜:铅酸电池在新能源时代觅得新机遇 多领域重回市场主流

    近日,2025中国国际电池工业博览会(IBIE2025)在深圳召开,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上。广东奥克莱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邵双喜,发表了《新能源背景下铅酸电池新技术发展和新场景应用》的主题演讲。深入剖析铅酸电池在锂电、钠电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凭借技术革新与场景适配重获市场关注。

    1 2025-10-27
  • 中石油王会娟:浸没式冷却液储能电池高效散热安全与保障的创新解决方案

    近日,2025中国国际电池工业博览会(IBIE2025)在深圳召开,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上。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工程师王会娟 ,分享了《浸没式冷却液储能电池高效散热安全与保障的创新解决方案》主题报告。

    1 2025-10-27
  • 5G赋能 扬帆升级|5G+智能技术创造储能工厂“新速度”

    在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建储能科技”)生产基地,纵向延伸的制造流水线上,机械伴随着“嗡嗡”声各自启动,多个橙黄色的机械臂相互配合,有的从货架提取材料,有的扭转角度焊接,有的将零件高高提挂,远远望去,好像是电影《变形金刚》的现实演绎。

    2 2025-10-27
  • 进阶7MW+大时代 | 海得发布3.5MW构网型储能变流器

    “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这句流行语揭示了算力增长与能源转型之间的深层关联。在AI驱动电力需求激增与能源转型深化的双重背景下,储能技术正向着更高功率、更强电网适应性与更广场景应用方向系统进阶。

    2 2025-10-27
  • 混凝土化身巨型“电池”,麻省理工开辟储能新道路

    在我们的日常认识中,水泥、混凝土这种随处可见的建筑材料本身都不是导体,自然也不具备导电性能。不过,为了应对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所带来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近年来科学家门开始致力于研究混凝土的储能性能。早在2023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就找到了一种将水泥、水和炭黑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制造出一种用于储能的“超级电容器” ,为新型储能打开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道路。

    4 2025-10-27
  • 重力储能:城市绿色能源的长期保鲜“密码”

    一场关乎未来能源格局的长期储能技术竞赛正在全球开展,胜出者有望占据未来最热门能源市场的一席之地。风险投资敏锐察觉到“清洁能源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商机,并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布局创新储能赛道。

    2 2025-10-27
  • 突发!锂电材料工厂起火!

    10月20日,澄星股份位于江阴市梅园大街618号的工厂发生火灾。据网传图片,现场火光冲天,并伴随着滚滚白烟,直冲天际。

    4 2025-10-27
  • 下一个五年,电力市场将迎更大变革!

    展望“十五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为电力行业锁定任务目标,也意味着电力行业将进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攻坚期,未来将朝着更清洁、更坚韧、更智能的方向加速前行。

    4 2025-10-27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