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充电宝安全标准曝光,3C认证全面失效,近七成现有产能面临淘汰
当 “史上最严” 充电宝安全标准进入落地倒计时,一场重塑行业格局的 “风暴” 正席卷整个移动电源赛道。
日前,蓝鲸科技记者独家获悉,工信部已于10月及11月多次组织召开《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会。据蓝鲸科技记者获悉的一份《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显示,与旧标准相比,新国标在整机、线路板和电芯三大技术领域提出了数十项严苛改进。
对于新的标准,相关参会企业负责人向蓝鲸科技记者称,“这次制定的标准非常严格,许多工厂难以达到。工信部的态度很明确:达不到标准就不要继续生产,因为总有一些企业能够达标。”
据上述参会企业负责人透露,相关研讨会预计有近30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参加了探讨会。会上,汇聚了芯片、主板、电芯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供应商代表,这些代表就各自就专业领域提出建议,工信部也采纳了部分意见。
“经过三四轮研讨会,目前标准已基本定稿,预计12月公示,2026年2月正式发布,同年6月起实施。新规落地后,原有3C认证规定将全面失效。”上述参会企业负责人称。
“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场行业大考。”一位充电宝供应链资深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如此评价称。上述参会企业负责人也预估,新规实施后,预计将有近七成现有产能,因无法满足新标技术要求,将被迫退出移动电源市场。
半年缓冲期划定行业生死线
在今年6月,由罗马仕引发的移动电源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充电宝行业相关监管政策逐步趋严,工信部要求企业均必须进行3C认证。当下,伴随《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持续完善,充电宝行业也将再次迎来重大监管调整。
蓝鲸科技记者获悉,在整机层面,新规改变了过去仅标注品牌方的做法,明确要求外壳必须标注“建议使用寿命”与代工厂全称,此举将强化产品溯源能力,帮助消费者更清晰掌握产品的使用周期,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
线路板方面则强制要求配备LCD屏幕或联网app,可实时显示电池健康度、使用次数等关键参数。这一改进推动充电宝从过去的“黑箱”设备,逐步转向信息高度透明的智能产品,增强用户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
在最为核心的电芯部分,新国标引入了多项强化安全测试,包括更为严苛的针刺测试、将热滥用测试条件从130℃三十分钟提升至135℃六十分钟,并将过充电测试电压提高至规定电压的1.4倍。上述技术升级,直指电池安全本质,旨在从源头抑制热失控风险。
实际上,新国标的推出,与行业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密切相关。据相关知情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透露,过去半年中,充电宝行业共发生700多起安全事故,对居民生活及航空运输等领域造成显著影响。相关数据也显示,近年来充电宝自燃、爆炸事件频发,仅2024年境内航班就发生37起移动电源自燃事件,其中81%涉及未获3C认证的劣质产品。密闭机舱内的安全隐患,已成为公共安全焦点。
作为智能手机普及后兴起的配套产业,移动电源行业已发展近二十年,原有标准难以适应当前安全需求。上述知情人士补充表示,早期标准更多是为行业“兜底”,而新标准则着眼于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升级,引导行业从“有无”向“好坏”阶段迈进。
在实施安排方面,上述知情人士称,针对目前市面上已获新3C认证的流通产品,将设置半年缓冲期,供企业清理库存,部分产品或可转售至非洲、拉美等低端市场。新规生效后,已销售至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仍可继续使用,但未售出产品须在新规实施前完成销售或退出市场。这也意味着,大量旧标充电宝正迎来“最后的销售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空运输管理方面,“已获3C认证的产品以后仍可携带登机。”据上述知情人士预估,随着2026年新标准正式加严执行,目前市场上仅约一半产品有望通过新认证。
制造成本上涨约30%
前述充电宝供应链资深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随着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安全标准大幅提升,这个曾深陷价格战的红海市场,正迎来近年来最深刻的一次结构性变革。
新规对行业产能的冲击已清晰显现。据前述知情人士分析,这些被淘汰的产能或可转用于玩具、床头灯等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
“国家希望通过此次严苛新标,彻底出清低质与老旧产能。”前述参会企业负责人强调,政策导向明确指向产业升级,未来移动电源行业将仅保留具备高安全性与长寿命特性的产品。
而为适应这一政策,部分企业已开始转型,部分实力雄厚企业则开始针对性地改进以适应新标。
“我们将在今年12月31日关闭所有中国区电商平台,暂停全部零售业务,彻底放弃自营模式。
从2026年起,消费者将无法在电商平台上直接购买我们的产品。”惠州马拉松固态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马拉松”)相关负责人称,其经营的公司决定将业务重心全面转向渠道合作。
“我们生产的电芯供应给多个充电宝品牌,如果同时自营成品业务,客户难免会产生顾虑,为了维护客户关系,我们决定专注做好电芯供应,主动退出成品市场竞争。”上述马拉松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面对这场生存考验,企业应对策略呈现显著分化。技术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正积极布局,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蓝鲸科技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安克创新已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联合研发符合新国标的高标准电芯。
与此同时,供应链上游的ATL、比亚迪、欣旺达、马拉松等电芯厂商,已有部分产品率先进行新安规测试,部分型号已通过新版安规测试。其中,马拉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公司有两款电芯通过了现阶段新安规的测试。
相比之下,缺乏核心研发能力的中小厂商则陷入发展困境。前述知情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指出:“这些企业面临艰难的战略抉择:要么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产线改造和技术升级,要么选择逐步退出市场,或转向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周边领域谋求生存。这一分化格局预示着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
成本压力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据业内人士估算,为全面满足新标准要求,企业在研发、生产工艺改造和认证检测等方面的新增投入,将导致充电宝整体制造成本上升约30%,这一成本上涨将不可避免地传导至终端零售价格。
尽管如此,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轮成本上涨持理性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充电宝作为高频使用的消费品,即使因成本上升导致终端价格上涨30%,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仍处于可接受范围。更重要的是,新产品使用寿命将从普遍的300次循环大幅提升至600次以上,单位使用成本实则下降。从长远来看,消费者也能获得更高安全保障和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体验。”
来源丨蓝鲸新闻
-
远景能源英国1.36GWh项目获21.3亿元银团融资
2025年11月5日,英国储能开发商Statera Energy宣布,其位于大曼彻斯特特拉福德低碳能源园的Carrington Storage储能项目完成融资。
넶0 2025-11-25 -
俄罗斯工程院,中止郭伟院士资格
据俄罗斯工程院中国总部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21日,俄罗斯工程院中国总部发布情况说明:我单位已关注到江苏科技大学郭伟学术造假事件,现正核查“郭伟2025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相关信息,核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넶0 2025-11-25 -
“史上最严”充电宝安全标准曝光,3C认证全面失效,近七成现有产能面临淘汰
当 “史上最严” 充电宝安全标准进入落地倒计时,一场重塑行业格局的 “风暴” 正席卷整个移动电源赛道。
넶0 2025-11-25 -
欧洲户式储能为何火爆?给国内宅配机电服务商的三大启示
欧洲户式储能市场作为全球最成熟的区域市场,当前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需求定位已从单纯的“能源备用选项”升级为覆盖发电、存储、调度与管理的“全屋能源管家”,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德国为例,作为欧洲能源转型的“领头羊”,2024年德国光伏总装机量突破95GW,户用光伏占比稳定在52% ,持续领跑欧洲户用储能市场。而VPP(虚拟电厂)模式的兴起,更推动家庭储能从纯粹的“用电保障中心”转变为可参与电力调峰的“收益型资产,重塑家庭用能方式。对于国内广大的宅配机电服务商而言,户式储能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值得长期投入的战略机遇?
넶0 2025-11-25 -
-
特来电副总裁孙有彬:不止建“充电网”,更在织一张“绿色网”
11月20日,青岛“企业社会责任与ESG创新实践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有彬以《以碳中和致敬山河湖海,用行动创造价值和回报社会》为题作演讲,并在会后接受采访,分享了特来电如何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转型,践行社会责任,赋能美好生活。
넶1 2025-11-25 -
国科能源成功获批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
2025年11月20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公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国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正式获批认定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国科能源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研发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水平获得省级权威肯定。
넶2 2025-11-25 -
署名文章丨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下简称“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学习第五卷,最重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넶2 2025-11-25 -
G20峰会达成重大共识: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
11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罗纳德·拉莫拉在当天下午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表示,与会各方已就会议核心议程达成共识,并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
넶1 2025-11-25 -
500MW/2000MWh,中国电建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
11月24日,中国电建两个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候选结果,其采购总规模为500MW/2000MWh。
넶1 202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