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重力储能演绎“1+1>2” 或可成为算力中心“新宠”
蓬勃发展的AI技术浪潮和同样站在风口之上的新型储能有望演绎“1+1”远远大于2的激动人心的新故事。在近日举行的英伟达GTC大会上,播放了一部名叫《我是AI》的开场短片,吸引了注意,其中提到AI如何利用重力来储存可再生能源,“为我们所有人铺平通往无限清洁能源的道路”。
据此,了解到,重力储能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构筑物、自然或者人工地形等产生的高度差,通过控制重力块的垂直提升和水平位移,实现势能与电能的转换。有业内专家表示,AI结合重力储能可以在某些场景中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计算资源的分配,两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发生作用。两者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在能源管理方面,利用AI技术对重力储能内部能量单元进行优化控制。这也是英伟达在《我是AI》中呈现的场景。通过使用AI技术,可以监测和分析重力储能系统的性能数据,包括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速率、系统效率等。AI可以帮助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以优化重力储能系统的运行,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电能质量,并能通过重力储能特有的转动惯量为新能源离网系统进行稳定支撑,实现新能源在离网状态下的稳定运行。
另一种是利用重力储能系统为计算资源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重力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储存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为计算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这种结合可以在需要大量计算资源的场景中,如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提供可靠的绿色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来源的依赖,降低环境影响。
事实上,AI的发展会大幅增加对算力的需求,需要大量稳定的能源支撑已成为各方共识。据《纽约客》杂志日前报道,OpenAI的热门聊天机器人ChatGPT每天响应用户的约2亿个请求,这可能要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的电力,相较于美国家庭平均每天使用约29千瓦时电力,ChatGPT每天用电量是家庭用电量的1.7万多倍。而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此前也表示过需要能大规模存储能源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比其他储能技术,重力储能在结合算力方面具有一些更为显著的优势。“重力储能具有高能量密度、长期储存能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及可再生能源整合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重力储能系统成为了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用于为计算任务提供可靠的、高效的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前述业内专家同时对以上几点优势做了详细介绍。
相比于电池等其他储能技术,重力储能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它通过垂直高度差,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存储更多的能量。这对于提供长时间和高功率需求的计算任务非常有利。
重力储能系统拥有长期储存能力,这与许多其他储能技术,如电池或超级电容器,存在自放电和能量损失的情况不同,重力储能系统一旦将物体抬升到一定高度,它可以保持在那里,直到需要释放能量为止,中间不会出现能量损失。这就使得它在为计算设备提供持续的能源供应时具有优势,能够满足长时间的计算需求。
重力储能系统可以在不同规模和容量下进行设计和构建。从小型的个人应用到大型的工业应用,都能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和定制,得以适应各种规模的计算需求,并在需要时进行容量扩展。
重力储能系统还可以与可再生能源源头,如太阳能和风能,进行无缝整合,储存和平衡它们的波动性,从而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为计算任务提供绿色能源选择。这对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碳排放非常重要。
了解到,A股上市公司中国天楹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掌握重力储能技术并正在进行商业化项目的公司。而早在去年6月,公司就宣布已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当地打造全球首个服务于算力中心的重力储能项目。该项目已于去年11月开工。
另据了解,该项目紧邻秦淮数据、腾讯、字节跳动IDC数据集群,利用AI算法控制重力块的移动,实现势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项目建成后直连数据中心,将大规模消纳风光绿电。怀来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曾在项目开工仪式上指出,该项目融合了新能源和大数据两大板块,将成为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战略实践的重要里程碑。
来源:中金在线
-
国产替代加速 重构AI产业链“神经网络” | 诺德股份重磅发布AI电子铜箔新品
10月25日,诺德股份于湖北黄石基地隆重举办“箔动AI 万物互联”AI电子铜箔新品发布会。本次活动汇聚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产业链伙伴及媒体代表们,共同见证AI时代诺德股份全系列电子铜箔新品的发布。通过行业大咖主题演讲、新品发布及战略签约三大核心环节,为高端铜箔技术革新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넶1 2025-10-27 -
-
盟固利与蜂巢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10月23日,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盟固利”)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在无锡蜂巢能源全球研发创新中心就双方在锂电领域的合作意向达成一致,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放南与盟固利董事兼总经理朱武作为代表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与盟固利董事长钱建林共同见证了本次签约仪式。
넶1 2025-10-27 -
南网李勇琦: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迎来实质性突破 规模化应用成效显著
近日,2025中国国际电池工业博览会(IBIE2025)在深圳召开,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上。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研究员李勇琦 ,分享了《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主题报告。
넶2 2025-10-27 -
奥克莱总裁邵双喜:铅酸电池在新能源时代觅得新机遇 多领域重回市场主流
近日,2025中国国际电池工业博览会(IBIE2025)在深圳召开,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上。广东奥克莱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邵双喜,发表了《新能源背景下铅酸电池新技术发展和新场景应用》的主题演讲。深入剖析铅酸电池在锂电、钠电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凭借技术革新与场景适配重获市场关注。
넶1 2025-10-27 -
中石油王会娟:浸没式冷却液储能电池高效散热安全与保障的创新解决方案
近日,2025中国国际电池工业博览会(IBIE2025)在深圳召开,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上。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工程师王会娟 ,分享了《浸没式冷却液储能电池高效散热安全与保障的创新解决方案》主题报告。
넶3 2025-10-27 -
5G赋能 扬帆升级|5G+智能技术创造储能工厂“新速度”
在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建储能科技”)生产基地,纵向延伸的制造流水线上,机械伴随着“嗡嗡”声各自启动,多个橙黄色的机械臂相互配合,有的从货架提取材料,有的扭转角度焊接,有的将零件高高提挂,远远望去,好像是电影《变形金刚》的现实演绎。
넶2 2025-10-27 -
进阶7MW+大时代 | 海得发布3.5MW构网型储能变流器
“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这句流行语揭示了算力增长与能源转型之间的深层关联。在AI驱动电力需求激增与能源转型深化的双重背景下,储能技术正向着更高功率、更强电网适应性与更广场景应用方向系统进阶。
넶3 2025-10-27 -
混凝土化身巨型“电池”,麻省理工开辟储能新道路
在我们的日常认识中,水泥、混凝土这种随处可见的建筑材料本身都不是导体,自然也不具备导电性能。不过,为了应对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所带来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近年来科学家门开始致力于研究混凝土的储能性能。早在2023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就找到了一种将水泥、水和炭黑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制造出一种用于储能的“超级电容器” ,为新型储能打开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道路。
넶5 2025-10-27 -
重力储能:城市绿色能源的长期保鲜“密码”
一场关乎未来能源格局的长期储能技术竞赛正在全球开展,胜出者有望占据未来最热门能源市场的一席之地。风险投资敏锐察觉到“清洁能源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商机,并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布局创新储能赛道。
넶4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