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解读
2025年3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24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部分行业专家结合《报告》分析行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黄康桥
从行业统计数据来看,新型储能行业展现出以下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新型储能产业已从研发示范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且锂离子电池技术持续主导,独立储能为未来主要应用场景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20家企业成员单位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达37.13GW/90.51GWh,同比增长超100%。自2021年以来,《报告》统计口径内的电化学储能装机年增长率均超过100%,可见新型储能产业快速规模化推广的积极态势。其中,独立储能在2024年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同比增长150%以上,并且反超新能源配储,成为新增装机的首要应用场景,占新增总装机的63%。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逐渐明确,逐渐完善的市场化机制为独立储能创造了更多的收益渠道和空间。此外,从技术角度来看,锂离子电池在短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运的锂离子电池总能量占比已超过96%。
二、新型储能产业驱动逻辑转变:从“政策引领”转向“市场驱动”
《报告》指出,2024年电化学储能平均利用率指数提升至41%,较2023年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配储(32%,提升15个百分点)与独立储能(52%,提升14个百分点)贡献显著。这一变化与政策导向的调整密不可分。
早期,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多受益于政策红利,但由于市场化机制的缺失,“建而不用”现象频发,储能利用率较低。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不断完善储能市场化调用机制,以求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真正实现储能“精准调用、释放价值”。2022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储能市场定位,探索多场景的市场参与和调度运行机制;2024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新型储能的并网调度规则;202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不仅明确叫停了强制配储要求,还通过新能源全面入市的手段,真正推动发电端配储从“被动配套”向“主动参与市场”转变,也促进储能产业自身的优胜劣汰。
三、储能电站安全问题仍需重视,构建强制性安全年检制度实为长效之策
《报告》显示,2024年电化学储能电站虽未发生重大事故,但非计划停运次数达1779次,且新投运电站运行较不稳定,发生非计划停运次数占比较高,储能电站关键设备、系统及集成安全质量问题是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参照新能源汽车、电梯等消费品的安全管理条例,建立适用新型储能的强制性安全年检和退役制度及相关标准,明确储能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检测条件、方法和周期等。年检机制将及时发现和剔除“带病”储能,确保在运储能长期可调可靠,并倒推业主方从源头选用安全可靠的储能产品,扭转行业低价竞争态势。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肖振坤
一、完善政策与市场机制
2024年独立储能利用小时数显著提升,达995h,但经济性仍依赖政策补贴,新能源配储利用率仍有待提升。结合上述情况和《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建议考虑建立分时电价与容量电价双轨机制,探索投资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初始成本,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市场机制保障、技术标准规范三位一体构建储能可持续发展生态。
二、强化技术研发与迭代
2024年电化学储能转换效率达88.75%,但投运3年以上电站效率下降明显(综合效率低于80%),尽管2024年未发生重大事故,但热失控风险仍然存在(2024年非计划停运中75%为设备故障)。建议加强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安全预警系统等相关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电池运行一致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水平。
三、优化区域协同与规划
2024年新增装机前十名的省份占比80.95%,但部分装机规模大省反而储能利用率不高,建议结合特高压通道规划配套储能,探索“风光储输”一体化项目跨区调节能力提升手段,同时考虑建立全国储能资源平台,实现跨省域优化配置。
四、培育人才与行业生态
行业快速扩张导致研发、运维人才短缺,有必要进一步推动高校设立储能相关专业,联合企业开展技能培训认证,培养“技术+运营”复合型人才。鼓励设备厂商、电网企业、新能源开发商成立产业联盟,探索数据与技术共享机制,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系统集成成本。
北京市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杨传勇
一、加强新型储能规划引领和科学评估
在“双碳”目标愿景下,结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需求,将新型储能充分纳入国家能源体系统筹规划。以电力系统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各地负荷特性、新能源功率特性等,科学评估、因地制宜配置不同应用场景的新型储能,优化储能规模布局、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并网调度。
二、完善新型储能相关政策和市场机制
新型储能行业属于政策驱动的新兴行业,在形成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前,政府补贴与政策支持对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新型储能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及应用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完善新型储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引领作用,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市场。丰富市场品种,拓展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明确新型储能充分参与电力市场的可预期、可持续的准入、价格、监管等政策措施。
三、加强新型储能科技创新发展
加强新型储能科学技术创新研究,围绕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的总体目标,开展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混合储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新型储能原理和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技术研究,开展新型储能全过程安全技术、安全预警、智慧调控、关键材料、整体安全性设计、寿命检测等技术研发。探索先进的新型储能系统集成、能量管理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使储能电站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提升电站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四、加强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立涵盖新型储能规划设计、设备及试验、施工及验收、并网及检测、运行与维护、安全应急与消防、梯次利用与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逐步推动标准的国际化接轨。充分借助国家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助推新型储能关键技术进步。加强新型储能标准规范的宣贯工作,强化新型储能项目从规划到退役各环节的标准化管理,构建新型储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保障储能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邓娇娇
2024年是中国电化学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节点,装机容量跃升、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深化等趋势显著。然而,技术路线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大型电站效率不足等问题仍需重视。未来,行业需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协同和市场化机制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储能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运营”转型,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支撑。
一、推动电化学储能与其他要素协同规划
“源网荷储”+市场协同规划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路径,电化学储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建立电化学储能与其他要素协同规划机制,促进储能的合理配置,有助于电化学储能效益的发挥和行业健康发展。
二、推动电化学储能新技术示范应用
推动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示范项目应用,弥补锂离子电池在长时储能场景的短板。推动构网型储能的特性研究和示范应用,提升储能的系统支撑性能。
三、建立健全储能参与市场机制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研究电化学储能差异化发展路径,推动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确保新型储能真正发挥调节能力。
来源丨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
-
-
海辰储能2026届校园招聘火热进行中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绿色能源已成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便以非凡的视野和坚定的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一体化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用科技的力量让绿色能源惠及全人类。
넶1 2025-09-29 -
AI能耗将暴涨10倍 双登股份卡位AIDC储能核心环节
随着AIDC(智算中心)规模扩大、单位能耗提升,相关备电与储能系统的需求有望呈几何级增长。双登股份作为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数据中心储能核心供应商,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넶1 2025-09-29 -
超1亿!全国首个级联型高压半固态磷酸铁锂独立储能项目
近日,智光储能中标广东华电汕尾储能项目级联型高压半固态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项目,该项目是全国首个采用级联型高压技术与半固态电池结合的调频型独立储能电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型储能技术应用与电网安全保障方面迈出关键一步。项目兼具科研示范与规模化应用价值,将为区域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灵活调节提供重要支撑。
넶1 2025-09-29 -
正泰电源|突破一次调频市场 日本储能项目接连落地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日本电网升级需求下,催生出高价值的一次调频市场 —— 该市场仅允许通过日本电网要求的JET测试,且响应时间2S以内的电源接入,而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毫秒级响应能力,使其成为少数能满足这一苛刻标准的选择。
넶3 2025-09-29 -
韩国国家网络中心锂电池起火,火势持续22小时,647个政府系统瘫痪
当地时间9月26日晚,韩国中部城市大田的国家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在维护作业时,锂电池爆炸起火,最终致使647个政府系统陷入瘫痪,政务及民生服务大面积受阻。火势虽于次日被扑灭,但系统恢复时间仍未确定。
넶12 2025-09-28 -
清华大学开发出600Wh/kg锂电池:密度提升3倍 不怕针刺、烘烤
9月27日,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教授团队近日在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能量密度达604Wh/kg的高安全聚合物电池,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넶9 2025-09-28 -
-
超1GWh电池材料!旭派动力与派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浙江旭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旭派动力”)与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派能科技”)正式签署重要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动力领域的合作迈入全新阶段。
넶7 2025-09-28 -
国科能源电芯成功通过GB 44240新国标认证
近日,国科能源自主研发的280Ah与314Ah磷酸铁锂电芯成功率先通过强制性国家标准《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GB 44240-2024)认证,成为首批获得认证的企业之一。这标志着国科能源储能电芯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兼容性方面全面达到国家最新强制标准,为大规模储能项目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넶7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