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捷能源发布450Wh/kg全固态电池,高端消费、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市场率先破局
在全行业期待固态电池为电动汽车带来革命性背景下,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捷能源”)正以清晰的商业化节奏推进技术落地。近日,该公司正式宣布其第二代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该电池采用硫化物电解质体系,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并已完成多轮实验室验证。
精准战略
聚焦高端应用场景,加速商业化落地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融捷能源明确将高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领域作为产业化初期的核心切入方向。
高端消费电子领域如旗舰智能手机、AR/VR设备、高端穿戴产品等,对电池能量密度和体积有严苛需求,用户强烈期待续航突破;
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如无人机、空中交通设备、各类服务与人形机器人等,不仅极端关注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也对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与环境适应性提出更高指标。
高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市场对电池性能有极致要求,同时对价格敏感度低于电动汽车行业,更适合作技术验证和初期应用的土壤。这一战略基于产品特性与市场成熟度的精准匹配,在这些领域实现快速落地,有助于融捷能源积累大规模制造经验、优化供应链,并持续迭代产品,以更短路径推动固态电池实现真正商用,并为进入更广阔市场打下基础。
技术突破
系统级工程创新,实现多维度性能跃升
实现450Wh/kg的能量密度,尤其在非锂金属负极条件下,是一项涉及材料、界面、工艺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融捷能源坚持以系统级工程思维推动创新,不局限于单一材料的突破,而是通过对材料体系、电极结构、界面化学和制备工艺的全方位协同优化,实现整体性能的跨越。
高活性物质占比电极技术
传统固态电极中活性物质占比普遍约80%。融捷能源通过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的应用,在电极内部形成一个高效的“离子-电子双导通网络”,大幅降低了对传统导电剂的依赖,显著降低非活性材料添加需求,成功将正极活性物质占比提升至90%以上。结合公司独有的厚电极制备工艺,在增加电极厚度的同时,保障结构稳定性和离子传输效率,实现能量密度大幅提升。
界面反应从"被动阻隔"转向"主动管控"
针对硫化物电池中正极与电解质间的界面副反应,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包覆技术,与传统仅起物理隔绝作用的惰性包覆层(如铌酸锂、钛酸锂等)不同,其新包覆层具有“活性氧捕获”功能,可抑制80%以上正极氧析出量,从源头上切断了正极与电解质发生副反应的途径,显著提升了电芯的热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而针对硅碳负极的体积变化及界面副反应,考虑到对硅碳颗粒进行过度包覆会损失其克容量,团队通过对硫化物电解质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原位形成超薄且致密的离子导层,实现界面兼容性与电化学稳定性同步增强。
多粘结剂协同系统提升电极综合性能
为同时满足电极机械强度与低阻抗要求,融捷能源开发了"双粘结剂复合系统"。其中一种粘结剂提供优良柔韧性和粘结力,有效缓冲硅碳负极体积变化;另一种粘结剂则专注于维持界面离子高效传输。两者协同使得使电芯的容量发挥率提升了15%以上,循环稳定性显著增强。
该电芯目前已通过针刺及200℃热箱测试,显示出优异的安全性能,为其切入低空经济及机器人市场提供关键支持。
产业化推进
工艺与生态协同,加速商业化进程
产业化方面,融捷能源聚焦关键工艺突破与产业链协同,以务实路径推进量产进程。
针对硫化物固态电池制造中需要的高压制备环节(通常需数十至数百兆帕压力以确保固-固界面的紧密接触),公司正研发新一代低压运行方案,力争将电芯工作压力降至2MPa以下。该成果将极大提升电池在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和机器人领域中的适配性,避免外置加压结构带来的额外重量与成本。
制造工艺方面,公司坚持远近结合策略:现阶段以固相法结合基材涂覆转印工艺保障研发与样品质量,未来将逐步转向成本更优、适于规模化生产的液相法与无基膜自支撑膜工艺。
依托融捷集团从锂矿采选、前驱体合成、正极材料生产、锂电池装备制造、电芯与系统研发生产,到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公司能够实现产业链深度协同,有效提升研发响应速度,强化供应链可控性与成本竞争力。
同时,公司已经推出半固体产品,通过在正极中掺混固态电解质、在隔膜上涂覆陶瓷层等创新工艺,实现了安全性能的代际提升,同时完美兼容现有液态锂电池产线,具备极高的成本效益。目前融捷能源半固态产品已批量交付给下游储能客户,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并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结语
以场景驱动技术,走通可持续商业化之路
按照规划,融捷能源450Wh/kg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建成0.2GWh中试线,具备初步批量送样能力。其发展路径体现了清晰的产品思维:以可商业化的高端场景牵引技术研发,以系统创新代替追逐单点参数,以产业链协同加速迭代成熟。
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阶段,融捷能源正通过聚焦高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和机器人等重点领域,走出一条稳健、可持续的产业化道路。
来源丨锂电前沿
-
-
海辰储能2026届校园招聘火热进行中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绿色能源已成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便以非凡的视野和坚定的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一体化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用科技的力量让绿色能源惠及全人类。
넶1 2025-09-29 -
AI能耗将暴涨10倍 双登股份卡位AIDC储能核心环节
随着AIDC(智算中心)规模扩大、单位能耗提升,相关备电与储能系统的需求有望呈几何级增长。双登股份作为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数据中心储能核心供应商,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넶1 2025-09-29 -
超1亿!全国首个级联型高压半固态磷酸铁锂独立储能项目
近日,智光储能中标广东华电汕尾储能项目级联型高压半固态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项目,该项目是全国首个采用级联型高压技术与半固态电池结合的调频型独立储能电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型储能技术应用与电网安全保障方面迈出关键一步。项目兼具科研示范与规模化应用价值,将为区域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灵活调节提供重要支撑。
넶1 2025-09-29 -
正泰电源|突破一次调频市场 日本储能项目接连落地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日本电网升级需求下,催生出高价值的一次调频市场 —— 该市场仅允许通过日本电网要求的JET测试,且响应时间2S以内的电源接入,而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毫秒级响应能力,使其成为少数能满足这一苛刻标准的选择。
넶3 2025-09-29 -
韩国国家网络中心锂电池起火,火势持续22小时,647个政府系统瘫痪
当地时间9月26日晚,韩国中部城市大田的国家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在维护作业时,锂电池爆炸起火,最终致使647个政府系统陷入瘫痪,政务及民生服务大面积受阻。火势虽于次日被扑灭,但系统恢复时间仍未确定。
넶12 2025-09-28 -
清华大学开发出600Wh/kg锂电池:密度提升3倍 不怕针刺、烘烤
9月27日,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教授团队近日在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能量密度达604Wh/kg的高安全聚合物电池,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넶9 2025-09-28 -
-
超1GWh电池材料!旭派动力与派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浙江旭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旭派动力”)与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派能科技”)正式签署重要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动力领域的合作迈入全新阶段。
넶7 2025-09-28 -
国科能源电芯成功通过GB 44240新国标认证
近日,国科能源自主研发的280Ah与314Ah磷酸铁锂电芯成功率先通过强制性国家标准《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GB 44240-2024)认证,成为首批获得认证的企业之一。这标志着国科能源储能电芯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兼容性方面全面达到国家最新强制标准,为大规模储能项目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넶7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