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未来十年发展路线图

首页    首页头条要闻    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未来十年发展路线图

9月17日,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年~2035年)》并发表演讲。

柳新岩介绍,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系统分析了全球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态势,提出了面向2035年发展的18类重点产品、33种关键材料、88个关键指标,绘制了新型储能总体技术发展的路线图以及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蓄冷和氢储能技术5个细分领域的路线图。

 

明确十年装机目标,分阶段推进规模化与市场化 

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初期,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过1.8亿千瓦;

2030年:新型储能产业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过2.4亿千瓦;

2035年:新型储能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过3亿千瓦。

 

目标解读:从“规模化”到“市场化”的递进逻辑 

2027年(规模化初期):通过政策引导(如《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产业规模化布局;

 

2030年(全面市场化):推动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通过技术创新、成本下降及商业模式优化(如共享储能、容量电价),让新型储能成为电力市场的“有效参与者”;

 

2035年(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如长时储能、固态电池),成为全球新型储能产业的“引领者”。

 

产业发展现状与能源转型需求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达7376万千瓦,同比增长超60%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进一步突破1亿千瓦,产业发展呈现“加速跑”态势。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新能源(风电、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达到28-30亿千瓦),亟需新型储能作为“调节器”,解决新能源出力波动、电力保供等问题。

 

新型储能技术加速演进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美国及欧洲新增装机容量的规模合计占比超90%,持续引领全球新型储能市场的发展,其中,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柳新岩表示,经过业界的不断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各类技术路线多元发展的格局,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是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的占比较2023年分别提升0.6%和0.5%,从时长来看,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

 

他表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预计将超1.8亿千瓦;到2030年,新型储能产业全面成熟,装机容量预计将超2.4亿千瓦;到203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预计将超3亿千瓦。

 

“值得关注的是,4小时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在逐步增加,这也反映出中长时储能技术正在加速落地。”柳新岩说。

 

美国和欧洲则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法案,制定发展路线图来支持引导新型储能技术发展。柳新岩表示,欧美地区在战略层面均高度重视新型储能技术发展,从具体技术层面来看,新型储能正向大容量、混合化、多元化等方向加速演进。

 

产业链体系在不断完善

柳新岩介绍,自商业化应用以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高近4倍,循环寿命提高15倍,相较于2020年,单体储能电芯容量和单方系统容量提高2倍左右。另外,以占主导地位的电化学储能为例,2024年,全国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产量为260GWh(吉瓦时),能量密度分布在200Wh(瓦时)/L(升)至400Wh/L区间,循环寿命5000次到1万次,能量转换效率达到90%~95%,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体系在不断完善。

 

同时,技术迭代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质量监测、电站安全预警、调度控制等环节加快落地应用,人形机器人在电力设备巡检、跳闸操作等方面实现了初步应用。

 

热管理技术也在加速演进,多家企业开展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研究,并完成了真机燃烧测试,锂离子电池加钠离子电池以及飞轮和超级电容等混合储能技术得到了示范应用,总体呈现出长时加短时、低成本成熟技术加高成本前沿技术的混合应用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柳新岩重点介绍了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包括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三条技术路线。国内企业在纯聚合物固态电池领域布局不多,大多集中在复合聚合物的路线上。

 

氧化物固态电池因为循环性能好、电化学稳定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国内不少企业选择此路线。目前,280Ah(安时)级别氧化物固态储能电池出现了量产和交付应用。

 

硫化物固态电池电导率较高,但是原材料成本高,空气稳定性比较差,当前仍然处于研发阶段,此路线以日韩企业研究为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20Ah级的硫化物全固态圆形电芯已经研发成功。

 

“未来,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将向着超高镍、锰基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材料方向不断迭代和升级,负极材料则是从石墨走向硅基负极,再向金属锂负极升级。”柳新岩说

来源丨每经新闻

2025年9月22日 10:01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49MW/562MWh!澳洲支持建设超长时储能

    近日,全球能源巨头BP旗下开发商Lightsource bp宣布,已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启动一项 49MW/562MWh 电池储能系统的建设。

    3 2025-09-22
  • 国家能源集团青海125MW/500MWh储能项目PC招标

    9月19日,龙源电力茫崖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125MW/500MWh电化学储能项目PC总承包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发布。项目位于青海省格尔木东出口光伏产业园区,本项目拟建设125MW/500MWh跟网型储能电站,同时建设1座35kV开关站及1回10kV施工电源,储能系统升压至35kV后以5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35kV开关站,本项目5回35kV送出线路接入福源330kV变电站35kV侧。储能电站主要由储能电池舱、PCS升压一体舱、EMS能量系统、35kV开关站、一次仓、二次仓、消防及生活水泵房预制舱、危废间等组成。

    1 2025-09-22
  • 天合储能拿下澳州!500MW/1GWh 储能电站获批落地

    天合光能 500MW/1GWh澳州储能项目获批,投资 4.53 亿澳元,助力维州 2035 年绿电目标。

    2 2025-09-22
  • 正式投运!江苏最大规模用户侧“充电宝”!

    9月18日,靖江泰富新能源—靖江特殊钢120MW/240MWh用户侧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用,这是目前全国钢铁行业容量最大的构网型用户侧储能项目,将为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靖江方案”。

    1 2025-09-22
  • 欣旺达携手港华能源、深圳资本集团成立专项基金,共拓工商业储能生态

    今日迎来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的收官之日。活动期间,欣旺达除通过“一展一会”的形式全面呈现其在数字能源领域的创新实力,还携手港华智慧能源、深圳资本集团,共同成立”深圳远致港欣储能基金(暂定名)”,三方以此为契机共拓工商业储能生态。

    2 2025-09-22
  • 十余年储能技术攻坚结硕果 东方汽轮机发布全钒液流电池产品

    9月18日,正在德阳举行的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同期举办了“新型电力系统长时储能技术应用及发展会议”。会上,东方电气旗下核心子企业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全钒液流电池产品。该产品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坚,在新型储能赛道实现全产业链能力突破,为我国“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关键力量。

    3 2025-09-22
  • 中化200亿锂电梦碎!七年长跑终退场,“第四桶油”跨界新能源惨烈一役

    布局七年后,被市场称为“第四桶油”的化工巨头中化国际,最终选择全面退出其锂电池业务。8月20日,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原控股股东中化国际(SH:600500)将其100%股权转让至邢东(河北)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告别动力电池领域。

    4 2025-09-22
  • 储能200MWh以上!抖音集团数据中心风光储微网合同能源管理寻源公告

    9月19日,字节跳动发布了抖音集团数据中心风光储微网合同能源管理寻源公告,拟在中国大陆寻找具备园区风光储微网投资、建设、运维全流程能力的合作伙伴。公告表示,采购范围包含200MWh以上大规模锂电储能,以及与储能相匹配的风电、光伏设备,与风光储协同调度、与大电网柔性互动的微网控制系统,还要求上述系统的设计、投资、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3 2025-09-22
  • 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未来十年发展路线图

    9月17日,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年~2035年)》并发表演讲。

    14 2025-09-22

24小时热门新闻